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桐乡城区元宵“闹”意最浓

2017年02月13日 09:0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文 陈为民/摄

  老话讲,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年,元宵节可谓是中国年的“压轴戏”。继春节前举行“我们的节日”非遗年俗展演活动后,2月11日,2017“我们的节日”第三届桐乡市“欢乐闹元宵”民俗游艺会,在市文化中心广场热闹上演。现场不仅有猜灯谜、传统童玩等精彩项目,还有元宵花灯DIY、提灯走桥祈福、舞龙舞狮等传承教学表演、互动学习等活动,这让不少举家赶来的市民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桐乡元宵味道。

  卡通鸡助阵元宵节,给足亮点。

  喜庆的“太平鼓”敲起来。

  指导老师教小朋友学习舞龙。

  小朋友学舞狮。

  提灯走桥祈福多,居民家庭提灯绕植物园健步走。

  大孩子、小孩子玩“捉七”游戏。

  好运连连,亲子跳小绳。

  鹤立鸡群,孩子们玩“斗鸡”

  好天气相伴,市文化中心广场的各个角落里人流不息,欢笑声、嬉闹声让年味持续发酵。“注意手势,要用腰部力量。”舞龙指导老师高高举起龙头,指导着身后一群身高参差不齐的孩子,一招一式颇有架势,长龙慢慢盘旋飞舞。另一边,几个孩子头戴彩色狮头跟着老师学习舞狮,形神皆备,很是威武。最忙碌的,要数围在四周的家长,不停地用手机记录下孩子的精彩一刻。

  翻纸夹、摸盲、滚铁圈、踩高跷、斗鸡、跳小绳……这些童玩项目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是在没有手机、iPad时代最好玩的游戏。不过,对于现如今的很多孩子来说,这些大多只在书里看到过。现场,这些项目激发了不少70后、80后家长的玩性,于是,他们带着00后的孩子玩起了游戏穿越,成为这个元宵节很多市民心中的快乐记忆。

  在市非遗馆里,透着浓浓年味的红灯笼垂下一张张谜语,让市民们在开动脑筋中增长了知识。因为这些灯谜不是普通的猜字猜物,而是和桐乡的非遗文化相关。“桐乡麦秆画的传承人是谁?”“‘花指’这个多次登上舞台的节目是用哪种非遗形式展现?”由此,市民在猜谜的过程中,对桐乡非遗文化传承有了更多的了解。

  “看,我做的福字花灯多可爱!”在市文化馆里聚集着数十组家庭,他们聚精会神做同一件事——做花灯,木棒做灯架、糊纸、贴上喜气的花纹,一盏盏造型各异的小花灯就诞生了,孩子们沉浸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中。“让孩子和家长亲手做花灯,不仅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突出了过年团圆的意义,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说,元宵节前夕,活动报名通道开通后,名额几乎是被“秒杀”的。

  提着灯笼走过一座座水乡的桥,许下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提灯走桥”应该是桐乡人过元宵最传统的习俗了。这一传统习俗也在活动现场得到了呈现,每组参与家庭需要按照地图指示,走完一遍桐乡植物园里的桥,并领取设置在各个点的“福”字,才算完成任务。“很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也让孩子对传统习俗有了切身感受。”市民黄女士带着4岁的孩子,顺利完成了任务。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得越厉害,就表示日子越红火。“我们希望通过闹元宵等传统文化活动的举行,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从而让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使其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