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用“人文名城”筑起城市精神堡垒

2016年12月26日 09:39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图为桐乡文化广场。通讯员金一中/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全面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的桐乡,如何结合本地的经济人文特质,书写自己的文化符号,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

  “中国排舞之乡”“文学之乡”“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武术之乡”“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浙江省戏剧之乡”“浙江省篆刻之乡”……一张张响当当的金名片,印刻着桐乡在文化体育之路上的坚实步履,提炼着城市的精气神。

  未来已来,“人文名城”的打造需要更多底气,我市将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作用,为美丽幸福新桐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增强桐乡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凝聚起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让这个城市更加立体、饱满,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自信、从容。

  公共文化福利

  惠及城乡百姓

  日前,位于桐乡市梧桐街道永宁街的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正式开馆,这里集古建筑风格、江南园林景观和传统书画陈列于一体,被打造成桐乡书画展览、教学传承、学术交流、艺术研究的公共文化场所,让桐乡百姓又多了一处文化休闲的场所。而桐乡新的文化坐标——桐乡市图书馆迁建工程也已正式开工。

  把文化送到最基层去,使文化惠民不留“死角”,让每个群众都能共享文化小康。2014年,桐乡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两级联创工作,给广大桐乡百姓带来了更多文化福利。

  一个个文化场馆顺势而起,2014年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馆、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漫画馆“六大馆”,成为桐乡向外展示独特文化魅力的一大窗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梧桐街道、崇福镇、乌镇镇的新文化中心投入运行,实现了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

  文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一支近200人的具有资质证书的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成为市、镇、村之间一条重要的文化纽带。

  公共文化服务要真正达到惠民效果,就必须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从今年5月开始,市文化馆陆续开设培训班,除了草木染、竹刻等传统非遗项目外,还有书法、古筝、舞蹈、排舞等一系列更亲民的公益文化艺术培训。

  通过“点单式”文化服务方式,市民可以按需所求,体验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随着“文化有约”这一平台的推广,桐乡80%的公共文化场馆都已开通微信公众号,高频率向关注用户免费推送各类文化活动内容,让广大群众及时共享各种文化资源,目前已接受预约服务2万多人次。而农村居民每个月也能看一场以上的电影,每年看5场以上的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还能参加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这五年来,我市共组织文化惠民演出2500多场、2131工程电影放映15000多场,举办各类惠民活动2000多场,全市目前每天参与文体活动的群众已达到45万人次。

  文化品牌在传承中

  铸就城市品格

  一位文化名人,会对一座城市产生什么影响?一幅传统漫画,会给一座城市带来怎样的变化?茅盾文学奖告诉我们,名人效应是城市的一种软实力,是一种无形向有形升级的竞争力;全国漫画大展告诉我们,丰子恺漫画已成为桐乡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名人文化是桐乡的精神富矿。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子恺杯”全国漫画大展、“丰子恺杯”全球华人散文大赛、“伯鸿书香奖”、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大赛、“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活动等一系列全国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知名度。

  今年10月在桐乡举行的“子恺杯”全国漫画展已走到了第十一届,吸引了全国的漫画创作者和美术工作者加入其中,成为全国漫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让人欣喜的是,在高手如云的大展中,桐乡有10名漫画创作者的作品入选,是历届入选最多的一次,这也为“以文化人”找到了最好的注解。

  品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与文化象征。在桐乡,但凡有广场的地方,都会有一队队舞者,他们不分年龄,欢快地跳着舞;但凡有公园的地方,总会有激情洋溢的票友聚拢起来,开心地唱着演着……这百姓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城乡区域内的一个场景,体现的是桐乡的活力,传递了桐乡的文明。

  而一个个精品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提炼了城市的精神内涵。举办2014全国全健排舞大赛、央视“过把瘾”桐乡行越剧大赛、“中华同心”两岸三地排舞邀请赛、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走进桐乡活动、浙江省第九届排舞大赛、“金凤凰奖”评颁活动、群众文艺菊花奖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展“一村一韵”、“民星大舞台”等民间文艺人才及团队培育、展示活动,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文化底蕴

  凸显城市精神底色

  桐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吴越、运河、古镇三大文化交相辉映,罗家角遗址、桑蚕习俗等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全市各个角落;仅《史志》记载的文化人物就有数百位之多。这些都是桐乡的胎记,更是这个城市不可抹去的记忆。大运河桐乡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乌镇启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行动、新地里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灿烂的远古文明通过保护,使我们能时时触摸桐乡精神文化的根基。

  很多从桐乡走出去的桐乡文人,用桑梓之情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广泛开展文物藏品征集活动,徐肖冰侯波夫妇、钟旭洲、吴蓬、沈树良等分别向桐乡市人民政府捐赠了珍贵物品、文物和书画2万多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是一个地方文脉的延续。它是我们心中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乡愁。目前,我市已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即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桐乡蚕桑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项,分别为含山轧蚕花、高杆船技和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项,嘉兴市级非遗名录项目52项,市本级非遗名录项目89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名录体系和传承体系。

  2014年开放的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里,一个个曾经发生、发展并延续至今的“桐乡故事”,通过图文并茂、虚实相间的展览,诉说着桐乡人民千百年来的情感累积与文化积淀。

  近几年来,我市还通过传承基地、传承人、老师、学生这种传、帮、带“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以及频繁地与市民互动、学习、体验等培训方式,让桐乡非遗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市民生活中丰富的“文化大餐”。

  全民健身推动

  桐乡体育事业“走红”

  “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每天傍晚,桐乡市第七中学的校园内,都会传来这样的阵阵口令声。伴随着孩子们一声声“嘿”“哈”“嘿”“哈”,更是透露出一股武侠豪气。孩子们的武术梦也是桐乡的武术梦。去年,桐乡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武术健身已然成为桐乡的文体品牌。我市还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助推武术工作和武术竞技水平突飞猛进。请专业老师来桐乡传授太极拳术,参与各类培训班,强化普及程度。全面实施进机关、进乡镇、进新居民区、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武术“六进”活动,全市学练太极的群众人数与日俱增。

  傍晚6点以后,屠甸荣星村的荣湖公园内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的“健身时间”开始了。这里就和市区小区内的休闲广场一样,安装了太极推柔、座位蹬力器、扭腰器等健身器材。村民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让全民动起来,首先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已建成体育场地1895个,体育场地面积1142803.93平方米,人均1.68平方米。实现53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免费开放,开放率已达100%。

  桐乡群体活动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篮球预赛青年男子组浙江桐乡赛区、中美篮球对抗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举办市级体育运动会、机关团队运动会、镇(街道)运动会等,有效带动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业余体育生活。

  如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全民健身意识早已经深入桐乡群众的心中,体育运动的“文化含量”正在重新被诠释。目前,全市12个镇(街道)均被评为省体育强镇或体育先进街道,全市176个行政村获得省小康体育村称号,实现小康体育村全覆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