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屠甸镇中心幼儿园,上演了一场“亲子乡土运动会”,一个个箩筐、一根根扁担成了道具,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农具与孩子们有了“亲密接触”。这正是“寻根”屠甸文化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屠甸镇党委委员沈惠菊说,文化传承是有温度的,在“寻根”屠甸文化活动中,以一首诗、一个故事、一场礼仪、一个特色为载体,从传统文化的一元寻根转向了对精神的多元化寻根,唤起屠甸人的文化“情绪”,通过“寻根”,完成文化的传承。
乡土文化创意馆里话“乡土”
城镇化的脚步轰隆作响,这是历史的必然。而在屠甸的乡土文化创意馆里,仿佛时间回流,让乡土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
蚕宝宝、桑叶,对于农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两样东西了。日前,在这个乡土文化创意馆里,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手工,呈现了一幅幅蚕桑共融之图。
“用轻黏土搓成一个一个小圆球,再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像一个个蚕宝宝……”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小朋友给蚕宝宝加上了小脚,画上了眼睛,栩栩如生。
正如乡土文化创意馆的老师陈云仙所说,现在的孩子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感情变得淡薄,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开蒙礼上,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再行拜师礼;在“中国梦·青春情”成人礼上,行三敬礼;在新兵壮行礼上喝壮行酒……沈惠菊说,在一个个传统礼仪活动中,让优秀的乡土文化嵌入孩子的心里、脑子里,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在镜头中寻找回忆里的故事
在“寻根屠甸”的征文里,屠甸的美,独特而精致、繁华而不媚俗。在这里,记录着童年趣事;在这里,记录着青春年少;在这里,浓缩着一代代屠甸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爱。
“粉墙黛瓦,石板小路,那绿绿的爬山虎在风中漾起一墙的波纹;几爿小店,几张竹椅,那卖糖的吆喝声萦绕在耳畔……”桐乡市春晖小学505班的陈笑卉为屠甸写下了《巷中事,巷中情》。陈笑卉说,屠甸的每一条小巷,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她记录了小巷里的快乐童年、小巷里的慢生活、小巷里的大乾坤。
繇烨在她的征文里这样写道:小时候,老街就像一座迷宫,蜿蜒曲折,漫无边际。那时候的我,不敢深入老街内部行走,就怕一进去就出不来了。每次跟爷爷上街吃面,总会不自觉的往老街的弄堂里张望,想要看到它的边际。
众所周知,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之源和文化之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沈惠菊说,在一次次“寻根屠甸”中,我们追溯“客从何处来”,只是为了更好地告诉自己“我向何处去”。
同样的传承、不同的内容,它们还发生在屠甸小学的传统剪纸艺术里,出现在文化礼堂里一次次浸润乡土文化的讲座里、实践活动里,呈现在热爱屠甸的青少年的演讲稿里,撰写在屠甸民间文学爱好者的作品里……屠甸将“寻根”传统的种子播撒在每个角落里,激发出屠甸人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