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方印章话古今

2016年11月30日 08:4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桐乡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有这样一门艺术,它是书法、章法、刀法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就是篆刻。

  篆刻、印章,大家并不陌生,但其中的奥秘,绝大部分人只是懵懂而已。从最初权力的象征,到后来作为社会交流的凭信,几百年来,桐乡在印学界留下了鲜明的足迹,在近现代篆刻艺术史中更是独树一帜。

  桐乡篆刻究竟实现了怎样的文脉相承?桐乡印人又在时代大潮下经历着怎样的洗练?  

 

  

  君匋艺术院藏清黄牧甫“六朝管花斋”朱文长方印。

  桐乡篆刻之风绵延600年

  有人为桐乡印学做过一个总结,发现桐乡篆刻有五个之“最”:桐乡是全国西泠印社社员人数最多的县级市;君匋艺术院是全国各大博物馆藏晚清三大家印章最多的场馆;《篆刻报》是全国最早一份篆刻专业报纸;《桐乡印人传》是全国第一部县级地方篆刻史志;青桐印社与台湾、香港合办的海峡两岸篆刻联展是全国第一个三地篆刻联展。

  篆刻与桐乡的渊源始于何时?据《光绪石门县志》记载,崇德县印人沈奇与文彭齐名,明代文彭被奉为文人篆刻之鼻祖,由此可见桐乡篆刻起步之早、起点之高。桐乡篆刻之风由此绵延600年不衰。

  1904年,全国第一个印学团体西泠印社成立。桐乡印人胡钁便是西泠印社最早期社员之一,还有钱介山、释允中等印人也很活跃,他们在1906年成立钱林印社,比西泠印社仅晚两年。可以说,晚清以来桐乡印学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建国以后,更有殳书铭和郑彬两位默默耕耘的书法篆刻家,在省内外均享有声誉。著名艺术家钱君匋在篆刻领域更是丰碑式的人物。他的篆刻以其独特的风格、多姿多态的形式为当代印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文化的传播、文脉的传承很多时候就是文人一代代的接力赛。到了现代,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他便是袁道厚先生。1984年,袁道厚一手创办了《篆刻报》,填补了当时篆刻专业报刊的空白,总共出了18期,使国内印人有了一个交流作品、增进了解、开阔视野的平台。

  1986年7月,袁道厚又牵头成立了青桐印社,现有社员60余人,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印学社团;1988年主办了《全国龙年篆刻大展》。1990年与西泠印社等12家民间印社倡议并举办了《全国印社篆刻联展》。1991年与台湾印澄、香港友声合办海峡两岸篆刻联展等……在艺术活动相对沉静的上世纪80年代,袁道厚带领的青桐印社以组织者的身份引领着当时印坛活跃基因。

  袁道厚不仅致力于传播桐乡篆刻文化,更是将篆刻后辈力量的壮大视为己任,先后在浙江嘉善、临安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等地设立“西泠名家——袁道厚工作室”,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桐乡当今在印坛有建树之人,大多得到过他的点拨。

  当今桐乡印坛,可谓人丁兴旺,桐乡籍西泠印社社员还有徐畅、鲍复兴、傅其伦、晋鸥、管琳、沈慧兴、王勋。他们不仅个人篆刻造诣深厚,更致力于培养新人。

  小众艺术走入大众视野

  1985年,钱君匋将毕生收藏的4083件文物全部捐给了家乡,桐乡专门筹建了君匋艺术院。这批文物主要为明清书画和印章,尤以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这晚清三大家的印章收藏为全国之最而闻名遐迩。君匋艺术院也因此成为了篆刻艺术研究者、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当代桐乡篆刻艺术欣欣向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批名家印章的滋养。

  近年来,这些隐藏于深闺的一枚枚印章,不断走进大众视野中,让更多人得以领略这方寸间的大美情怀。2014年7月30日,浙江美术馆举行了“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以及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作品展”,桐乡君匋艺术院作为协办单位出借吴昌硕的精品印章40枚。2015年9月,君匋艺术院藏吴让之、赵之谦篆刻、书法作品与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藏品一起赴澳门展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前不久,“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亮相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吴让之、赵之谦两人在书画印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和风格,以及他们传承先贤的艺术足迹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君匋艺术院还会不定期面向老百姓开展零距离“赏宝”活动,让篆刻名家讲述一方印章中的奥秘,进一步拉近篆刻艺术和大众的距离。

  今年7月,青桐印社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暨当代篆刻社团作品联展在桐乡举行。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当代篆刻社团作品联展活动,受到了各方的热切关注,先后有终南印社、沧海印社、彭城印社、南通印社、昌硕印社等25家地方印学社团寄来作品,当天的参展印屏和书画刻字作品近400件,参展作者达528人。可以说,这是青桐印社30年来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成果,也是青桐印社在国内外影响力的见证。

  桐乡印人在更广大的舞台,展现绵延数百年的篆刻文化。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青桐印社社长沈慧兴在500多位中外嘉宾面前进行了现场篆刻创作。刻刀在线条上略修数刀,轻沾印泥,揭起印章,一枚线条流畅、构图完整的朱砂色纪念印章跃然于纸。精妙的创作,让现场嘉宾惊叹不已。

  2015年10月,应日本国随风会会长山下方亭先生的正式邀请,青桐印社社长沈慧兴等一行15人赴日举办联合展览。中国青桐印社以58件篆刻书法作品与随风会成立30周年特展联袂展出,书印辉映,共同促进中日两国篆刻书法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传统文化印艺传薪

  艺术最忌讳的是墨守成规。即使师承同一人,桐乡印人都坚持走自己的路,刻出自己的风格。篆刻文化的持续发展要靠薪火相传,保持老中青不断代,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生代印人。近几年,桐乡印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把普及篆刻艺术放在了首位。

  2014年4月,市文联、市文化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设立了首批10个“篆刻艺术教学基地”,其中有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桐乡市第六中学、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等学校,也有如王勋篆刻艺术工作室、青桐印社等校外机构。

  “下刀用力要均衡。”课堂上,王勋在给一个学生示范篆刻刀法。每周末,王勋都会从杭州回到桐乡给学生上课,他说:“篆刻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王勋师承袁道厚,已经多次获得全国篆刻比赛奖项。

  桐乡还有许多热爱篆刻、精于篆刻的人。他们充分利用青桐印社这个平台,为本地初、高中在校生进行篆刻辅导。参加辅导的学生有数千人。在青桐印社骨干美术教师的努力下,拓展美术课本内容,将《印学话西泠》一课演绎成了解西泠印社,再到学习握刀、刻印等篆刻入门内容。此外,我市还将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篆刻课程,建设篆刻特色学校。

  2015年4月,由君匋艺术院主办的纯公益活动“西泠名家——袁道厚篆刻讲习班”第一期培训启动,来自全市各个篆刻艺术教学基地的美术老师们接受了为期4个多月的集中学习活动,从临摹古玺、汉印及明清流派印,到掌握模仿创作能力,为下一步开展篆刻教学打下了基础。至今年,这个篆刻讲习班已开展到第三期,其中有一期面向全国的篆刻爱好者,为弘扬桐乡篆刻文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枚枚鲜红的印蜕,倾注着桐乡印人们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坚守和付出,桐乡篆刻的发展肯定不止于此。”沈慧兴说,2014年我市入选省“篆刻之乡”,目前正在积极争创“中国篆刻之乡”,若创建成功,桐乡将会是中国第一个以篆刻命名的城市。桐乡在篆刻文化传播中将融入更多互联网渠道,让更多人了解篆刻、学习篆刻、弘扬篆刻。

  君匋艺术院藏清吴昌硕“鲜鲜霜中菊”朱文方印。

  (本版照片由君匋艺术院提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