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连上“乌镇时间”,这几件事火了

2015年12月17日 09:4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昨天的阳光,让人走在乌镇西栅景区的青石板上,仿佛踩入一扇扇任意门:一抬头,马云在人群簇拥下匆匆而过;转个身,儒雅的柳传志正和老友叙旧……这样的“艳”遇,或许只能在乌镇发生。

  互联网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召开,往大了说,让乌镇站在历史和未来,畅想与发展的连接点;往细微处说,就是一杯茶水、一碗面、一双筷子,都能让乌镇与世界相连。

  这一段段会议期间的点滴花絮,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活色生香的乌镇。

  找地方喝茶,火了:有人要用吃饭的钱喝茶可老板娘偏不做这生意

  枕着乌镇的水,邀上知己,沏上一壶茶,推窗,满眼都是不用PS的桌面壁纸。不过这两天想过这样的诗意生活,很难,非常难。

  昨天,下午2点一过,嘉宾陆续开始各自的忙碌,开会、赴论坛……让西栅大街突然有些稍显冷清。

  记者随意逛到一家民宿,这家吃饭的房间格局有些狭长,摆着两张八仙桌。桌子紧邻木窗,推开便是风景,很是雅致。

  两名志愿者正在喝茶休息。记者进入,老板娘热情招呼,往小茶盅里斟满红茶。

  这时,进来一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小伙子,北方口音。“老板娘,我们待会想在这订两桌。”“几个人呢?”“七八个吧,就要这两桌吧。”

  老板娘一听有些迟疑:“那几点过来呢?”“六七点样子吧,但我们不吃饭,就喝茶。”老板娘直摇头:“那不行,我们这里不喝茶,就是吃饭的。”

  小伙子不甘心:“那这里一桌饭钱多少,我们可以出,但只需要茶就行了,而且最好不接待其他人了。”

  没想到,老板娘始终坚持“原则”:“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就是吃饭的呀。”小伙子败下阵来:“那行,我们先订着吧。”

  其实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夸张。眼下要说想在乌镇集体喝个茶,还真不容易。

  前天晚上,马云一行在景行桥旁一家茶楼里烹茶论道的照片,就在朋友圈刷屏了。果不其然,昨天这家茶楼就火了。

  对于前天马云的突然造访,茶楼老板娘孙阿凤现在还有点懊恼:“早知道不这么早回家了,我也想见见呢。”“待了一个来小时吧,也不只他一个大腕,出去一个,隔三四分钟,又进来一个。”至于接下来还有没有别的大腕预定喝茶,孙阿凤只说,不管谁来,我们都一视同仁,做好服务。

  占位火了:为见大腕愿受冷风吹

  昨天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枕水酒店举行。酒店外,水面袭来的风,让人直打哆嗦。但一直又有记者守候着,希望能趁大腕走出酒店时搭上话。

  经过一番打探,各路记者们判断出,酒店正门右侧通道连通风雨长廊,这一条应该是嘉宾的必经之路。

  11点30分,路两侧陆续围满了记者和工作人员,各种长焦镜头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时间滴答过去,人墙越来越长。想来,即便是最冷的风,也吹不散这最炽热的期待了吧。

  12点05分,前方人墙出现骚动。摄影记者争相拥了上去,只见身形高大、穿着黑色大衣的张朝阳快步穿过,人墙中大喊“张总”,他只是微笑招手。

  郭台铭、刘强东、李彦宏……依次鱼贯而出,每当出现大腕级人物,不用喊,只要看队形,好位置随时可能被“突袭”。这时把守位置的功力直接关乎照片质量的好坏。

  高潮来了,身着墨绿色羽绒服的马云出现了……虽然四周堆满各种话筒,但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虽然很多大腕没有接受实质性采访,但也足以让在冷风中守候的记者们激动地讨论。互联网精英们如此人气高涨,似乎足以证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正继续行驶在快车道上。

  筷子也火了:有人买了500多元筷子回家

  前晚,朋友圈里一段视频,让乌镇一家筷子店成了热门话题。昨天一早,刚开门的筷子店,被各路媒体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筷子店外没什么明显的招牌,可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店员洪阿姨忙坏了。

  筷子店里出售各种各样的筷子和瓷碗,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游客常常会在走之前,带走几双当做纪念品。“筷子成双成对,寓意很好,客人都很喜欢的。”营业员向逛店的人介绍着。

  “我同事一早过来买了500多元,都是朋友托她买的。”一位正在挑选筷子的客人告诉记者。

  “我能拍个照吗?”买了筷子的和没买筷子的人,在临走之前纷纷掏出手机、照相机,兴奋地问道。

  “当然可以。”洪阿姨一边用收银机器扫着顾客手机里的支付宝二维码,一边回应着。

  “对了,你们的店名叫啥?”临出门,记者也想拍照留个念,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店名。“等明年来,我们就起好店名了。”洪阿姨笑着说。

  羊肉面火了:外国嘉宾坐在“画”里吃面

  去年大会,马云在西栅大街的书生羊肉面店吃了碗羊肉面,彻底点火了这家店。“老板,来3碗羊肉面!”昨天下午1点多,面店的生意还是异常火热,店内的桌椅坐不下了,客人们索性坐到了露天。

  热腾腾的羊肉面端上桌,碗面比脸还大,红汤细面,羊肉几块,点缀葱花,传统的乌镇烧法。也许是饿了,其中有两位外国嘉宾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快朵颐。“It’s realy delicious.”一边吃,一边赞叹道,除了美味以外,他们对羊肉面的初印象还有地道、温暖。两位嘉宾都只穿了薄薄的衬衫和西装,其中一位说:“来之前,没想到乌镇这么冷,吃了羊肉面,感觉暖和多了。”

  两位嘉宾一位来自美国华盛顿,一位来自以色列,属于同一家公司Genband,这次为推广产品而来。这是他们的首次乌镇行,在来之前,他们想象过乌镇的样子,宛如一幅水墨画,却想不到会坐在画里,吃一碗羊肉面。“乌镇还有什么特产?”吃完羊肉面,两位嘉宾还不忘打听其他好吃的。随行的志愿者介绍道,“还有春卷、三白酒、姑嫂饼……”

  “非遗”火了:好莱坞的小伙儿学剪纸

  大会来了近千位中外记者,是什么让这些见过世面的“大记”放下碗筷,拍照、甚至还现场拜师?

  前天晚上,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举行记者招待会,竹刻、竹拓、核雕、剪纸、刺绣等项目的8位非遗艺人和非遗传人现场展示了精妙手艺。

  铺着蓝印花布的长桌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剪纸艺人严雪方在一块大红枕巾上,一针一线绣下了一对鸳鸯。一旁18岁的夏晓梅,拿着绣花绷,在白绸上绣上了牡丹。这场景,犹如一幅隽永悠长的中国画,传递的却是桐乡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虞林燕是一位小学老师,这次他带着他的两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剪纸,剪刀在手中不停转动,不一会儿,出来一个如意窗花。

  这样的神奇,不禁让台下的“大记”们跃跃欲试。一位头戴红色帽子的外国小伙冲到前面,表示自己想试试。

  小伙子名叫Freddy Fernandez,来自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虞林燕自然不推辞收这个“洋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洋学生顺利剪出了一个如意,他乐得直竖大拇指。

  图为乌镇西栅景区内的羊肉面店排起了长队。记者陈为民/摄

  “火爆”了的筷子店。

  头戴红色帽的“洋学生”现场拜师学艺。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