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互联网+养老”的乌镇模式究竟牛在哪

2015年12月17日 09:4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昨天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在参观了智慧乌镇展台后,习近平一行又来到了互联网大会中国电科展示馆,在了解技术的同时,现场连线了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

  “你们好!”“你们现在生活好不好?”“祝你们健康长寿!”下午3点半左右,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内,十几名老人围在视频摄像头前,接受来自总书记的问候,他们一边鼓掌一边回答说,“总书记好!习总书记我们想你啦!”

  让这样远程沟通得以实现的,是乌镇“智慧养老”中的远端看护环节,养老照料中心内只要安装企业提供的网络摄像头,即可通过音频编解码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实时互动。当这一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时,再结合人体感应、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硬件支持,就可以让子女、机构、医院等机构实时了解老人情况,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与帮助,将服务延伸到老人家中,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等服务,形成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满足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乌镇甘泉西路上的一条小弄堂里有一幢四层的小楼。从一个月前起,楼新娥和老伴几乎天天来这儿报到。这里就是今年8月15日启动试运行的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像往常一样,楼新娥和老伴各自掏出一张身份证大小的“绿卡”。工作人员扫描卡片后,他们的信息便出现在后台“照护服务执行系统”里,楼阿姨可以在这里进行健康检查、生活指导、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

  这张“绿卡”叫“乐享生活卡”,是享受养老服务的凭证。目前,乌镇已有2000多位老人办理了此卡,预约办卡的老人已排到了明年年初。按照计划,到明年上半年,乌镇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将人手一卡。

  除了餐饮、娱乐、体检等基本服务外,这个使用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功能还有很多。通过评估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与情绪状况、家庭生活状态、社会交往情况等,照料中心把服务分为7个等级,可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订制服务套餐,满足个性化的生活照护需求。

  每隔一段时间,73岁的于莲华就会给101岁的老母亲李文宝预约助浴服务。到了预约时间,工作人员会推着轮椅上门迎接。在照料中心一楼的助浴室里,有专门为失能及生活需要协助的老年人准备的步入式浴缸、人体烘干机、洗衣机等一系列专业设备。“我们几个做子女的年纪也大了,在家里只敢帮她擦擦身,哪能帮她这么彻彻底底洗一次澡。”于莲华笑着说,工作人员在一旁服务得很细心周到,老母亲第一次来这里洗澡就“上瘾”了。“洗一次澡的费用是30元,算上人工、设备什么的,这个价格很值得。”于莲华盘算了一下,觉得很划算,要不然她也不会常带老母亲过来了。

  “线上”依托“线下”把服务送到家

  运营不到半年时间颇受当地老人欢迎,这个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际上是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载体。利用微信、APP等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

  乌镇这一“线上+线下”的智慧养老模式吸引了中科院的加盟。就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前,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乌镇镇政府和桐乡市椿熙堂老年社会发展中心共同签署了“物联网+养老”实验基地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物联网的好处如何在居家养老上有所体现?除了能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里享受到服务以外,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也能通过物联网享受到平台提供的各类远程服务。

  在照料中心四楼有一个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后台”,也是整个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大脑”。只要家里安装了“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老人在家里“风吹草动”都能被这个“后台”所掌控。

  如果老人摔倒了,其随身携带的手环会立即发出警报;如果家中洗水台忘关导致漏水,溢水报警传感器会进行预警;针对长期卧床老人,一旦出现异常离开情况,离床感应床垫也能进行预警。接收到此类情况,“后台”会第一时间联系到老人,或是老人的家属,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给老人提供帮助。

  目前,照料中心的这些养老设备已投入使用。乌镇近150户老人家中,也安装了防跌倒报警系统。

  乌镇老人最幸福

  中国养老产业刚刚兴起,国家在政策方面持支持和鼓励态度。去年,浙江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业新政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9643”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何为“9643”?其养老服务总体格局是指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居家养老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谈及乌镇“智慧养老”项目,乌镇镇党委书记陶咏椿说,按照“9643”格局,96%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是最难以突破的,也是难以依靠政府单方面力量可以解决的。现在,政府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由专业运营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建立起这个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就是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希望建立起居家养老为核心、以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体系,把养老服务真正送到老人家中。

  据介绍,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乌镇3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的4000多位老人。接下来,乌镇还将陆续依托现有的居家养老中心建立起6个二级中心,实现全镇全覆盖。“要让乌镇老人成为全中国最幸福的老人。”陶咏椿表示。

  不仅如此,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智慧养老”项目将来还能开枝散叶。陶咏椿告诉记者,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社会化、易推广的特点,“智慧养老”大有可为。

  老人在智能触摸屏电脑前点播电视。

  工作人员指导老人用iPad。

  学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高龄生活。

  老人在智能运动器械上运动。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