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濮院星旗村有个规模化生态养殖园

2015年07月23日 16:41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平整开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猪舍、成片的苗木林……走进濮院镇星旗村生猪生态养殖园,记者看到了与传统印象中养猪场不一样的场景,这里干净整洁,没有蚊蝇飞舞,也没有刺鼻的恶臭,生猪养殖在这里实现了污染“零排放”。

  养殖园南侧,种着众多苗木,每一幢标准化猪舍旁还有一排排新植树木,整个园区颇有江南园林的气韵,“这里猪舍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而周边绿化就有23亩,苗木的种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补贴养殖园的运作,一举两得。”星旗村村委委员沈敏杰说。

  生猪养殖排放物的处理是养猪行业绕不开的问题。在这里猪粪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的工程手段,干粪收集起来后,全部存放在专门的两座猪粪收集装置中,每天由工人统一清运,这些干粪将送到附近的有机肥料厂,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制作成有机肥料,实现生猪养殖排泄物循环利用。猪的尿液在猪舍中有专门的下水系统收集,经过两道预处理系统处理后,进入园区一侧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养殖污水可以全部变成清水,通过污水管排放,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对很多养殖户来说,死猪的处理也是“老大难”,在这样一个规模化养殖园里,死猪如何处理呢?每天一早,只要养殖户发现家里有死猪,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园区收集死猪,然后统一运往濮院镇病死动物收集中转站。这个中转站去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是全省首个镇级低温病死动物收集中转站,可一次性存放4至5吨病死动物,并且配置有专门的保鲜库,常年温度维持在5摄氏度以下。随后,由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的工作人员统一运送至公司,进行生态处理,“从养殖户拨打电话到运送至公司,整个周期不超过4个小时。”沈敏杰表示。

  该村养殖大户陆永才养了31年猪,去年搬进生态养殖园,租下了3幢标准化猪舍,有存栏猪200头,在这里养猪,陆永才直言,“环境好,每天过来养猪,也不怕身上有臭味,走亲戚时也不再被嫌弃了。”

  星旗村虽然地域范围不大,但生猪养殖却有不小的规模。2013年之前,该村拥有生猪养殖户106户,养殖面积超过2.38万平方米,其中饲养规模在50头以下的零散养殖户占到半数。生态养殖园建立后,不仅实现了该村养殖户的集聚养殖,同时还集聚了周边新港村、红旗漾村的养殖户,实现了这三个村的无养殖污染。

  村里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污染“零排放”,全村的环境有了大改善。走出养猪场,连片的藕塘成就了一处河塘美景。此时正值莲藕上市时节,两名挖藕工正在藕塘里挖藕,一节节的莲藕被逐一拔起,着实诱人。

  再往东走,两条村级河道——兰溪浜、网船浜河水清清,阳光照射下波光闪烁,家住网船浜沿岸的老陆笑着说,今年夏天他还下河游了泳,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由于河道两岸有不少养殖户,河水受到污染,夏天还时常传来臭味,“别说是游泳了,就是走过都觉得难受。”

  据了解,目前濮院镇已经建成4个规模化生猪生态养殖园,全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资源利用”模式运作生态养殖场。截至目前,全镇生猪养殖户已基本实现集聚安置、集中养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