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做优做强产业链提升传统蚕桑产业

——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蚕桑产业发展的启示

2015年01月16日 08:38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桐乡市是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9300多公顷,近年来年蚕茧产量一直稳定在1万吨左右,蚕桑生产规模位列全省之首。蚕桑产业一直是桐乡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现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初级加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中较早形成较完整产业链的产业之一。

   在新形势下,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在蚕桑生产中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使蚕桑这一传统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现对东池村提升蚕桑产业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其他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东池村土地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适宜于栽桑养蚕。全村地域面积3.66平方公里,总人口2986人,总耕地面积233.3公顷;桑园面积116.7公顷,常年饲养蚕种3800盒以上,生产优质蚕茧150吨以上,蚕业总收入300万元以上,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的17.6 %,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蚕业生产不稳定

   导致东池村蚕业生产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稳定性。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和蚕桑生产周期的双重影响,导致茧丝绸市场价格一路走低,生丝交易价格由2007年上半年的36万元/吨跌至2008年11月的14万元/吨,跌至成本线以下;干茧价格也由6.5万元/吨跌到4万元/吨,相应地鲜茧收购价格由32元/公斤跌至10元/公斤,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致使桐乡市蚕桑产业陷入历史低谷。二是经营体制改革滞后。蚕茧收购渠道单一,收购价格没有保障,蚕桑生产风险大,蚕茧与丝绸生产利益脱节,严重影响了村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仪评计价政策缺失。在蚕茧收购上,近年来没有开展仪评和实行优质优价的评茧计价政策,影响了蚕茧质量的提高。

  桑园面积减少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蚕区桑园面积锐减。尤其是近几年来东池村因为皮鞋制造业发达,全村有皮鞋制造及相关企业80多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企业中,对蚕业生产的冲击更大,抛荒失管的桑园面积增加。

  蚕桑科技推广工作难度增大

   当前,蚕桑科技推广工作难度大,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饲养员年龄老化。农村从事养蚕的人员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家庭妇女,技术素质低。二是广播断线。过去饲养员养蚕按乡村技术员在广播里的技术要领操作,而现在许多农户开通有线电视后,有线广播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甚至有些已被拆除,农户每天收听广播的习惯逐渐在改变。三是农技部门推广重点转向其他效益农业。特别是近几年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农户原有部分桑园流转后,变成了果蔬、苗木种植,农业技术部门的科技推广重点也从过去的以蚕桑为主转向了其他效益农业。

  振兴蚕桑产业的举措和成效

  建设高产优质桑园园区

   为稳定蚕桑生产,东池村对桑园园区进行了改造,建立了东池村蚕桑示范园区,提出了《蚕桑现代化园区高产技术管理规范》,并通过了优化配套的六项关键技术,即科学规划园区,良种合理密植;合理剪伐、留条,养成高产树形;科学施肥,少量多次配施;抓好“四统一”(结合虫情、结合养蚕时间、结合桑园地块;统一治虫时间、统一农药品种、统一用药浓度、统一桑园治虫地块),实施规范治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沟、渠、路,配置桑园耕作、病虫防治等机械设备,使桑园达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以养树势为主,做好合理采摘。东池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每667平方米桑园达到了年发种量3盒以上,年产鲜茧150公斤以上,年经济效益在5500元以上,全村全年饲养蚕种5000盒以上。

  建立小蚕饲育中心

   为解决农村小蚕饲育劳动力短缺和部分农户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东池村创新开辟一种小蚕饲养模式——小蚕饲养专业“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饲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分散饲养存在的劳动力短缺、饲养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该村现建有小蚕饲养点2个,可同时饲养小蚕2500盒,2012年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对原村级小蚕场又进行了改建维修,现小蚕饲育中心房屋面积达1500平方米,成为全市最大的小蚕饲育中心,积极带动周边乡镇、村、户的蚕桑生产工作,保证了小蚕饲养的质量,每张蚕种的产量比原来提高了10%。同时,为适应饲养原蚕生产普通种的需要,东池村还建造了小型冷库及设备1套。

  加强蚕桑生产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针对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东池村在引进和研发蚕桑实用先进技术时,突出“省力化、高效益”,在全面使用桑、蚕优质良种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一是大力推广使用切桑机、脱水机,既节省了劳动力,又保证了桑叶质量。二是抓好新型优良蔟具的使用和推广。对使用新型塑料折蔟的农户进行补贴,提高了蚕茧品质,为缫丝企业提供了量多质优的蚕茧,从而提高了优质白厂丝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村蚕桑技术培训中心。邀请桐乡市蚕桑专家分期为全村蚕农进行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养蚕户中有一人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全村有2至3名技术骨干,实现了农户从靠经验养蚕向靠科学技术养蚕的转变。四是建立品种桑基地。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合作,通过蚕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大大提高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蚕桑生产经营模式

   2009年,按照“自愿加入、自由退出、民主管理”的原则,东池村经济合作社和桐乡市华锋丝业有限公司(市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牵头,吸收蚕农参加,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东池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并辐射至相邻村,联结蚕农2355户,开展“订单蚕业”,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新型蚕桑生产模式,建立起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广大蚕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快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步伐。合作社为蚕农提供蚕桑生产资料的购买、蚕茧的销售以及与蚕桑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有力地保证了农户的利益和权益。

  延长蚕桑产业链

   一是建造优质蚕茧收烘站。东池村建立了2500平方米的蚕茧收烘站,并引进全自动鲜茧循环式烘干机,提高蚕业综合效益;同时,还办理了全市第一张村级蚕业合作社鲜茧收购许可证,实行优质优价的蚕茧收购办法,并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进行价格补贴。二是积极开展原蚕饲养。东池村于2012年春期开展原蚕饲养试点,全村1期饲养原蚕种50张,制成优质蚕种13000盒,蚕农饲养原蚕的经济效益比饲养普通蚕的经济效益翻了一番。三是统一评级定价标准。东池村蚕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收烘行为,实行实样评茧、含水率测定等科学评茧方法,拉开蚕茧收购价格,分等级论价收茧,蚕茧价格明显提高,影响了全市的蚕茧收购价格,蚕茧价格提高5%左右,不但保护了蚕农利益,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而且对企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