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了一呼百应,关键时刻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有力确保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顺利举行。”尽管大会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但乌镇镇党委书记陶咏椿对于基层党建在大会中发挥的作用依然赞赏有加。
大会的成功,离不开乌镇镇各村(社区)的奉献。从11月14日到11月20日的7天时间里,每个村(社区)都有人值班到晚上10时多,巡查辖区内的违章建筑、卫生和治安情况。南宫社区辖区面积有半个乌镇镇区那么大,居民有5000多户,社区党委书记丁华君感慨地说:“大会前十多天,社区6个工作人员发动群众和志愿者,每天晚上逐户上门了解情况。在环境整治中,有时叫不到人、也叫不到车,经常自己动手。”
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基层“堡垒”作用,体现了高效的执行力。这正是乌镇近年来以“强基”、“提效”、“连心”三大工程为抓手,增强干部队伍素质、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连小敏认为:乌镇在基层党建领域开展的三大工程,从有效激活基层基础神经末梢入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乌镇的做法值得肯定。
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
激活干部队伍活力
得益于乌镇去年在桐乡率先实施的镇村干部双向轮岗制度,有2名村干部走上镇里的中层岗位。浮澜桥村妇女主任柴晓静通过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成功到镇里任职计生办主任助理,实现了一名普通村干部到镇中层干部的蜕变。
“在村里工作时,在计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镇里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状态。”柴晓静说,镇里的平台更大,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也不一样。通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她的工作能力有了提高。如今在乌镇,只要村干部表现突出,就有被提拔到镇里工作的机会,这项新政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村干部干得好,可以去镇里;表现不好,就要领“罚单”。今年,“三色”预警机制在乌镇引起了较大反响。乌镇明确规定:对在工作中被举报作风不良且属实的,发放“白色整改单”督促整改;对情况属实,又不认真整改的,发放“黄色整改单”勒令整改落实,并由镇纪委约谈;对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则发放“红色整改单”实施责任追究,并在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通报批评。
为何要出台“三色”预警机制?乌镇镇纪委副书记周伟国告诉记者,以前碰到能力不行、群众基础不好的村干部,村主要领导意见很大,但是组织上缺乏应对办法。“如果村干部作风效能表现较差,就要受到警告或者调离的处理,这对每位村干部的触动都很大,现在大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积极了。”
唱响“青春党建”主旋律
凝聚乌镇青年党员力量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来自乌镇的32名青年党员争当志愿者;在生产一线,企业的青年党员挑起技术攻关的大梁;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中,青年党员勇作表率……乌镇奏响了一曲精彩的青春党建之歌,凝聚了青年党员力量。
浙江天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成立了“党员攻坚小组”,由支部书记冯建牵头、4名青年党员参加,半年内成功破解“大米制糖”新工艺,使得葡萄糖酸盐系列产品的生产成本由原来的4100元降低至3500元,公司实现了产销两旺。各企业的青年党员逐渐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一年来全镇青年党员、团员领办各类重点项目18项。
“我们还引导青年党员走出企业,助力全镇的中心工作。”陶咏椿说,乌镇还通过举办“好青年大家评”、“推干荐才”活动,把优秀骨干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来源,不断提高党员质量。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5名,发展党员26名。对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骨干,积极向企业推荐,被企业列为后备干部15名,培养了一批企业急需、社会欢迎的青年人才、技术骨干。
党员与群众心连心
党建强带动村子强
“摸鸭桥小组公共操场往西,至今没有水泥路,村民及车辆出入非常不便……”这是前几个月陈庄村村民钱爱国向村委会递交的《民情交办单》里反映的内容。
“村里很快就给了老钱答复,只要村民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我们都会放在心上,尽量落实。”陈庄村党总支书记蒋小民说,在乌镇开展的“为民办事突击月”活动里,共收到这样的《民情交办单》50多份,每一件都得到了落实。
一份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情交办单》,是群众对民政救济、土地管理、合作医疗等具体事务的殷切期待,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也是促进党群心连心的法宝。仅“突击月”期间,乌镇各村就代办1100多项事务,反映到镇层面200多项,办结111项。
站在清澈的东邱港旁,蒋小民回忆起村里养鸭大户傅生荣带头拆掉鸭棚,建设“群贤农庄”的事。“两年来全村共拆除鸭棚11万多平方米,东邱港又变漂亮了,还新增了一家休闲农庄,这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他说,陈庄村过去经济基础薄弱,这几年村委班子很团结,非常重视村级党组织建设,有力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