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乌镇植材小学开发了一套丰富多彩的童玩课程体系 开堂第一节课,200多位学生“走读泰丰斋”

童玩课程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2014年12月09日 08:3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许惠良
画茧画
 
看茧画制作过程 
 

 姑嫂饼

上周五,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的200多位三年级学生徒步前往桐乡市乌镇泰丰斋旅游工艺品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泰丰斋”)开展了一场名为“走读泰丰斋”的体验活动。

制作姑嫂饼、动手画茧画……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一试身手或拍照留念,几小时时间有些意犹未尽。

据了解,“走读泰丰斋”是今年植材小学全新推出的“走读乌镇”系列活动的其中一个点,同时也是该校童玩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更多学生能从走读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能学以致用。

校方表示,每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而借助综合课程整体规划童玩活动发展学生“玩中学,学中做,做中玩”的能力,既能丰富知识,又能让其主动、全面、有个性地成长。

200多位学生走读“泰丰斋”除了喜悦他们还收获了知识

当天上午8点30分,200多位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泰丰斋”方向进发,迎风飘扬的小旗帜加上笑容满面的师生,让冬日的早晨多了几丝暖意。

“来了,来了,快去准备!”8点45分左右,早在大门口侯着的“泰丰斋”当家人徐立巧一瞅见远处的小红旗,就立刻招呼工作人员全部到位。

说起这“泰丰斋”,它是乌镇当地响当当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那里不仅有好吃的传统糕点——姑嫂饼,更有好看好玩的传统手工艺品——茧画,所以学生此行的目的就自然和两者有关。

在位于四楼的姑嫂饼制作间,不少学生就着桌子里里外外围了几圈,认真地观看姑嫂饼的制作过程。

对于这些10岁左右的小学生而言,虽然大部分都尝过味道,但对于制作过程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料、挤压、敲打……就在学生们左思右想如何制作时,厂里的师傅上了手,三两下后,一排姑嫂饼便“躺”在了台面上。

“我来尝尝味道看”、“我也要”……尽管没看清过程,可学生的手脚都挺快,几秒钟时间,一扫而空。

在人群中,305班的贝杨依函了解得挺认真,看过师傅几次示范后,就主动要求进行尝试。

毕竟是第一次亲手做又因为力道太小,贝杨依函几次都未能将材料压实,做出的姑嫂饼总是有些松垮垮的。“试过才知道挺难的。”小贝说,有了这么一次特殊的经历后,很多同学和她一样,都对这个传统小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厢特别热闹,那厢也是欢声笑语。

在另一头的茧画制作台上,学生们把制作的师傅团团围住,一些人似乎早有准备,掏出水笔等工具后就开始主动跟着画。

301班的姚毅杰很有悟性,他先是在茧子中间用黑色水笔画了张脸谱,然后再画了个头并上了色,一张活灵活现的表情跃然茧上。“第一次画这个,做好打算送给爸妈。”姚毅杰说,其实画茧画前,他做了很多功课,既了解了茧子的来历,又掌握了茧画的历史。

看见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徐立巧觉得很欣慰,她说,半个月以前,校方跟她联系要“走读泰丰斋”,她觉得创意很好,便当场应允。“童年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徐立巧回忆说,在她童年的时候,曾去博物馆参观过,而如今60多岁了,当年的画面到还历历在目。

在她看来,很多人都对家乡的历史一知半解甚至不曾知晓,而许多文化也已残缺或者消失,它们急需被更多人知晓、传承,而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走读乌镇”设12个点让学生在走读中丰富阅历

学生们走了,读了,是不是意味着活动就结束了?当然不会如此简单。

“走读仅仅是活动的开始而已。”在植材小学,该校副校长钱志英拿出一份详细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展示。

在该份方案中,除了“走”和“读”,学有所“得”也是其中一块重要内容。

比如说,学生参观“泰丰斋”后,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或者给姑嫂饼写个广告词。

“三年级的学生要把参观经历讲述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听,双方可以相互促进。”钱志英透露说,而征集而来的广告词则通过筛选后可能会放置在商家门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又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力。”

据钱志英介绍,此次“走读泰丰斋”仅是“走读乌镇”系列活动的一小站点,除了它,校方还选定了茅盾故居、南栅历史街区、唐代银杏(校旧址)等11个点,目前三年级学生先尝试“走读泰丰斋”,待全面总结后,将对全校所有年级开放。

记者了解到,对全校年级开放意味着未来植材小学的学生每年至少要去走读校方设定的两个点,6年学习生涯走遍12个点,走遍乌镇大街小巷。“走上几个后,学生们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他们会更爱家乡。”钱志英表示,在全市大力打造“桐乡梦、旅游梦”的大背景下,以孩子的视野来看家乡,用走进生活、走读乌镇的参与方式,最能增加他们爱学习、爱生活的实践与体验。

此外,除了设定必须要走的“走读乌镇”12个点,校方还选取了桐乡市文化中心、石门缘缘堂等6个自主走读点,学生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继续了解桐乡的传统文化,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

一套完整的童玩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充分释放天性

在植材小学的童玩课程体系架构图上,记者看到“走读乌镇”只是综合课程的一小块内容,和综合课程并驾齐驱的还有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而最为“奇特”的国家基础课程语、数、科学等也被童玩化改造,变成了童心习作、玩转数学、童梦科学。

要知道,中国文化是内敛和含蓄的,向来对“玩”一词总是嗤之以鼻,认为是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表现,如果说有人要把教育和“玩”相结合,那肯定会被耻笑为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颠覆。

那么,植材小学为何会选择逆势而行,义无反顾地发展童玩课程体系?这一切,或许和5年前的一项调查数据有关。

2009年6月,植材小学在做一项名为“农村中小学业余生活现状调查”时发现,参与调查的600多名三至六年级学生回答“平时在家主要玩些什么?”开放性调查时半数以上的学生填写了电脑、电视与手机。“孩提时代的玩耍对整个人生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可惜的是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玩的天性。”钱志英说,从那时起,校方就坚定了童玩课程改革的方向,致力于让孩子“玩中学、学中作、做中玩。”

据了解,除了给国家基础课程注入童玩概念外,校方这些年逐步设置了妙口琴音、炫舞空竹、乡土游戏等必选项目,寓教于乐,激发每位孩子天性。

设置了基础课程后,该校又进一步开拓了健身、育美、启智等三个自选项目,让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今年,经过多次摸底调查和方案研究,校方全新推出综合课程项目,包含“走读”、“节日”、“假日”三大方面。“学校拥有‘童玩节’、‘科技节’等五大节日系列,通过构建多彩的校园节目课程,以‘童玩育人’引导学生在玩耍中认识世界。”据钱志英介绍,在双休日、国庆等假日,学校也在推行“无书面作业日”制度,设置“劳动要趁早”、“环保我能行”等假日时间活动,引领孩子探索世界。“树梢上有鸟儿啾啾,操场上有孩子玩耍,教育里有书声琅琅。”在植材人心中,创办至今一直践行的教育理念正在日益清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成长 走读 乌镇 年级 制作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