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美化了村庄,却“辜负”了家庭

2014年10月30日 08:4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许惠良

  今年1月初,桐乡市第三批住村干部奔赴12个镇(街道)165个行政村,开始为期一年的住村生活。

  转眼春去秋来,共同生活了2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住村干部与所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昨天,记者见到市人社局住村干部盛泽世,他对记者谈起这10个月来在乌镇镇浙月村住村的经历。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却有深厚的乡土情缘,他的故事或许正是其他164名住村干部的缩影。

  曾经恶臭难闻的村庄变美了

  浙月村位于桐乡市最北端,这些年,当地村民主要有两个收入来源,一是苗木种植,二是养猪、养鸭。

  苗木种植相对环保,但养猪、养鸭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盛泽世说,初到浙月村时,养殖业造成的恶臭弥漫至整个村子,当地村民怨声载道。

  环境不好,村民有怨气。在盛泽世看来,当时最重要的是如何消除这一矛盾。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他开始走访排查全村的养猪、养鸭现状。

  “181户养猪户、40多户养鸭户。”盛泽世说,看到排查结果时,自己都吓了一跳,181户养猪户平均存栏量为三四百头,“猪粪都直排入河,全村的河道没有一条干净的。”

  为了改变现状,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就往这些养猪、养鸭户家里跑,和他们聊天谈心,做思想工作。

  经过努力,部分村民最终答应拆除猪(鸭)棚,但大部分村民因为一时找不到其他谋生,都不愿意配合拆除。

  工作遇到了障碍,盛泽世没有轻言放弃,反而加大了走访力度,组织部分养殖户前往转业典型的陈庄村邱港群贤农庄参观学习,还把乌镇镇开展“五水共治”暨“清三河”现场会争取到了浙月村召开。“现场对河道进行治理,还邀请了近200名村民现场观看。”盛泽世说,望着眼前村民表情的变化,他知道这次有戏了。

  其后,浙月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绝大部分养猪(鸭)户从内心接受并主动配合拆除,到目前为止,全村应拆猪棚2.4万平方米,已拆2.1万平方米,14.2公里长的河道也已全部完成整治。

  夫妻住村无暇顾及家庭

  很巧合的是,在第三批住村干部中,盛泽世和妻子侯翠晖都在其列,一个在浙月村,一个在龙翔街道的皂林村。

  本来这点也没什么特殊,但熟悉的人却总说他们不近人情,那么,这中间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从盛泽世口中记者得知,原来他和妻子刚下村那会,孩子刚满周岁,由于夫妻两个都不是桐乡本地人,他们便将孩子送回老家交由年迈的父母照顾。

  “每天只能靠打电话听听宝宝的声音。”盛泽世说,为了多点时间和孩子、父母相处,今年中秋节就把他们都接到桐乡。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消逝,但9月12日发生的一幕却打破了宁静。

  那一天上午7点多,盛泽世的母亲出门买菜被一辆汽车撞倒,一下子断了13根肋骨,被送进了医院ICU。

  慌了神的盛泽世马上赶到医院,母亲在ICU里待了6天,他就在门外守了6天。“好在母亲身体恢复得很快,如今能下地行走了。”盛泽世说,这些天孩子被送去了外婆家,他和妻子又开始回到村里忙未完成的工作。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在200多个日日夜夜里,盛泽世还做过许多其他事情,比如说给村里争取12万元援助资金、帮助节增土地30亩等。他说,浙月村是他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住村干部,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当地村民做些实事。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世说 桐乡 的故事 五水 全村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