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肉嘟嘟的可爱外形,近年来,一些被统称为“多肉”的植物在桐乡持续走俏,取代宠物猫狗成为很多白领的新一代“萌宠”。
伴随着多肉植物的风靡,我市迅速出现了一大批“肉友”,他们组建聊天群互相交流“养肉”心得。而当“入坑”时间越长,这些“肉友”们就越来越不满足于市场上有的那些普货,海淘成了很多资深“肉友”的首选。
专家提醒,这些海淘回来的多肉植物,大多没有相关检疫证书,叶片或根系很可能会携带当地的原生病菌,“肉友”们应谨慎对待。
萌“肉”走俏秋季
秋季是多肉植物的生长季,也是多肉植物的销售旺季。这两天,洲泉镇岑山村里的两个多肉植物大棚可热闹了。
“有时候一天能卖掉1500多元的货。”多肉植物大棚的合伙人陆陆说。
对于多肉植物风靡,陆陆觉得在意料之中,“外形奇特,颜色鲜艳,吸引人是必须的。”陆陆告诉记者,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肉友”,在淘多肉植物的过程中发现桐乡周边没有稳定的多肉植物大棚,加之这两年多肉植物流行,于是他和小伙伴一合计,建起了自己的多肉植物大棚。“一来方便了自己淘多肉,二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陆陆说。
陆陆的多肉植物大棚里目前有100多个品种,大多是价位在5元至20元之间的普货,例如虹之玉、黄花照波、白牡丹、熊童子等。
作为一名资深“肉友”,陆陆手里还有一些珍贵的品种,如仙女杯、卡罗拉、墨西哥巨人和雪晃星缀化等。这些都是他通过一个“肉友群”从海外淘回来的。“一般是拼团买的。群里有人会统计需要的多肉植物,收好钱后把钱打给第一收货人,国外有买手专门负责寻找,找到货后发到第一收货人处,然后第一收货人再把货分寄给我们。”陆陆说。
海淘多肉植物不安全
海淘的多肉植物因别致的外形而深受广大资深“肉友”青睐,但这些萌态十足的小东西安全吗?
据了解,大多数多肉植物极易繁殖,有时仅需一片叶子、一个侧芽就能繁殖。如果保存不当或者随意丢弃,可能会造成多肉植物在野外扩散。而这些直接从国外邮寄回来的植物根系和土壤,极有可能含有当地的病害虫或细菌。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国内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均需要进口许可证和检疫证明。对此,陆陆表示并不知情。“我们进货的时候没有向批发商要进口许可证,批发商也没有向我们出具进口许可证,从未提供过相关的检疫证明。”
对于多肉植物可能携带病虫害和细菌一说,陆陆觉得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威胁不大,“多肉植物在韩国也长得好好的,不见得到中国来就会引起多大的危险。”他认为,从他目前接触到的海淘多肉植物来说,尚未碰到带病虫害的。
除了“多肉群”,海淘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淘宝。
记者找到了一家专门从事从韩国代购多肉植物的网店,当要求店主出示检疫证明时,店主表示无法提供。对于记者提出可能携带病菌一说,店主表示从未听说过。
非法入境的“多肉”要谨慎对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燕窝、肉制品(包括生或熟)、生奶、鲜奶、鲜蛋、皮蛋、咸蛋、蛋液、蔬菜、树苗、种苗、种子等16类产品,明确被列为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物品。多肉植物榜上有名。
桐乡市林政管理站站长夏钟杰告诉记者,除了多肉植物,还有很多其他植物的种苗也在偷偷入境。“以前我们跟邮政局有协定,邮寄回来的植物都需要相关的进口许可和免疫证明,但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已经管不了了。”夏钟杰无奈地说道。
这些非法入境的多肉植物,到底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它们携带的病菌是否会对本地农业产生影响?夏钟杰表示,暂时还不能下定论,“我们在引进一个新物种之前,会先试种一年,一年之后才能下结论。”
夏钟杰提醒广大“肉友”,不要光盯着肉肉的可爱外形,可以海淘,但需要有进口许可和检疫证明。
![]() |
![]() |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