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居家养老首次引入社会服务组织

国庆节后,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将正式面向部分老年人开放

2014年08月25日 08:04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实习生 庄菲菲 通讯员 朱多力

  家中没人,可以将老人像送孩子一样入日托;没人做饭,可以让护工送饭上门;心情不舒畅,可以请专人上门进行精神慰藉……国外和国内一些大城市很早就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实行居家养老的精细化服务。但在桐乡却一直难以迈开脚步。

 

  通过半年多的培育,今天,梧桐街道将和首例引入的为老服务民间社会组织——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签约,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全新尝试。

 

  接下来,这个社会组织将如何运行?哪些区域的老人能享受服务?又有哪些服务项目,是否收费?这和以往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有何关联?这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记者一一为你解读。

 

  养老为啥要引入社会组织?

 

  84岁的郑阿姨独居在一个老小区内,3个子女都不在身边,每天就是守着电视机。郑阿姨患糖尿病,但并无重症病,只是偶尔需人陪同去医院看病配药。

 

  今年,子女想把郑阿姨送到专门的养老机构,一打听除了要将全部退休金交进去,还发现里面不少是需要全护理的老人。这让“相对健康”的郑阿姨感到孤独了。

 

  对机构养老的抵触心理,使郑阿姨情愿“居家养老”。“我现在生活能自理,就有时想找人陪着去医院打点滴,还希望长期能获得精神慰藉。”不过问了一圈家政公司,均表示不在服务目录里,全职保姆倒是有,但每月价格要三四千元。

 

  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郑阿姨的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记者在几个社区的60岁以上老人中进行调查,发现九成以上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希望在家养老。但很多时候,他们所希望的服务并不能得到满足。

 

  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在居家养老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早在几年前成立了“傅阿姨为老服务站”。“虽然是义务为老服务,但并不是纯粹的社会组织。”杨家门社区党委书记曹建奎说,服务站人员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和一些低龄老人组成,为老人提供买菜、助餐、每周上门一次等服务。

 

  就助餐来说,社区有助餐需求的老人四五十位,但每天只能提供10份左右,其中有4位行动不便的还需要上门送餐。“除了两个老阿姨,其余都是社区人员,精力实在有限。”曹建奎说,依靠社区和社区人员确实不能满足老人全方位的需求。

 

  另一方面,社区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需要专业护理,但社区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就要依靠义工队伍,像来自卫生系统的3支义工队每月定期多次为老人量血压、检查身体。“但这都是普惠性的服务,个性化服务难以实现。”

 

  同样,梧桐街道庆丰社区也成立了专门的“七彩夕阳”为老服务站,主要为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探视服务、娱乐休闲等简单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于人手不够,很多需求也无暇顾及或无法做到位。

 

  当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现代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也一直致力于引入专业的机构推动为老服务。“之前也和一些民营的家政机构进行过接洽,但在价格和服务配套上很难达成一致,所以最好的模式就是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市民政局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说。

 

  那什么是社会组织?我们通常又叫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同于政府机关和企业组织,其行动不是追求剩余利润分配,而是为了完成其特定的使命。到目前,在市民政局登记的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有3家,马上要运行的只有这家“心贴心”服务中心。

 

  不赚钱,社会组织怎么来运行?

 

  去年年底电视上一次关于养老产业的访谈节目,让原本做装潢生意的赵耶德投身到养老行业中。

 

  曹建奎至今记得两人第一次谈话。“做这行得有一颗公益心。”“我有啊,我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前几年肯定是赚不了钱,甚至是要贴钱的,你有准备吗?”“就当把钱拿出来做公益呗。”

 

  从对养老行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慢慢转变观念,曹建奎笑说自己花了半年时间来“点化”赵耶德。

 

  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今后的运行主要由政府搭建信息和服务平台,如地点及其各项设备由政府提供,“心贴心”负责人员投资、管理和提供专业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公办民营”。

 

  而街道每年支付15万元购买为老服务。但这笔钱服务中心也不能一次性拿到,其中30%必须要在年底经过评审,通过《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等级评定标准》的5A标准才能获得。“其实算上各种水电、人工费用,15万元根本没有盈余,可能还会贴钱。”面对种种严苛要求,赵耶德还是信心十足,目前中心运作也已做好各项准备,配备了两名具有高级护理证的护理人员和两名持证社工。

 

  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主要通过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等,包括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家务助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20多个服务项目。

 

  哪些老人能最先享受专业服务

 

  不少有眼力见的老人可能早就瞄到了市区人民银行对面正在装修的房子。没错,以后心贴心服务中心的固定服务点就在这里。该地方也将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首个“升级版”。

 

  目前,我市已设置了72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其中市区成立了7个。

 

  但很多点存在空间小、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为此,街道有意将这些照料中心进行整合提升。

 

  这家梧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凤鸣公园照料站就是杨家门照料中心的“升级版”,共分上下两层,里面设有食堂、日间照料室、康复室、理发室、手工室等10多个多功能房间,老人在其中可以自行选择服务和娱乐项目。“在黄金地段,政府能辟出这么大的空间,可见对居家养老的重视,也更坚定我们做这行的信心。”赵耶德说。

 

  目前,“心贴心”暂时服务的范围为杨家门社区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运作成熟,逐步再向一至两个社区辐射。”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计划到2016年,街道将建成5个类似规模的照料站,逐步引入社会组织,造福全市老人。

 

  为老服务哪些免费?哪些收费?

 

  随着签约落实,下月起,“心贴心”将开始对杨家门社区老人进行调查摸底。“主要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服务内容意向,以便及时调整服务项目。”赵耶德说,以后进入新的照料站将实行会员制,采用点单式服务。“心贴心”虽然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但运作还是依照市场化模式,提供的服务分为三类:一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像老人在照料站内各项休闲活动都是免费的,其二是低偿服务,像理发等,第三类就是收费服务,如日托、上门护理、洗衣等服务。

 

  至于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费用问题,曹建奎表示社会组织收费项目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目前只能借鉴别的地区,再结合我市情况给出参考价。“鉴于社会组织的性质,收费项目价格一般为市场同等服务项目价格的50%,最高不高于市场价的70%。”

 

  但对于一些新兴服务项目如日托,大家心里都没底。“市场是否已经到了这一步,老百姓是否会接受,对于我们社会组织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础服务工作,打响品牌,才能最大限度获得老年人的认可。”

 

  据了解,凤鸣公园照料站将在国庆节后正式面向老年人开放,届时本报也将持续关注首个为老社会服务组织的运行情况。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