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疆界、垒石为门的典故,大运河120度的大拐弯,丰同裕印染坊,丰子恺缘缘堂……石门湾这一方江南水土,自古就不乏历史人文典故、也不缺自然风光景象。
而今,在新形势下,石门湾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富有人文色彩、水乡风光的旅游新区划,打造“江南休闲观光小镇”的理念正在一步步实现。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地、女鞋名市镇,三张金名片也愈发为世人认可。
五水共治中主动揪出60条问题河道;首创“恒生”死亡动物生物处理模式;力推台湾庄园农业、精致农业;争创女鞋名镇荣誉称号……上半年,石门镇党委政府围绕“狠抓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一步一个脚印,将大整治、大转型、大招商三项工作落实到位。截止6月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6.7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9.09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15.44%;服务业投资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19.3%,1-6月份实缴税金1.83亿元,同比增长11.03%。
重拳治界河铁腕治砂场 五水共治强势推进解民忧
“五水共治”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是石门镇打造江南休闲小镇必不可少的“良药”,还能切实解决民生需求。“水质好了,环境才能舒适宜人,人们才能回想起石门湾‘外婆家’的感觉。”石门镇党委书记陈东表示,上半年,为服务中国旅游第一大县“一轴两翼”计划建设,该镇把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界境桥港全长4945米,平均宽度约15米,自西向东流经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新丰村,桐乡市石门镇周墅塘村、陆家庄村等6个行政村,分隔了桐乡的石门、德清的练市两镇,也是嘉兴与湖州两市的界河。过去,由于地处交界地带,一直是一条“三不管”河道。
今年2月26日,在进行先期协商后,石门镇与练市镇两镇就界境桥港治理责任区域划分达成一致,双方决定将界境桥港河道分包定责,界境桥港全河道系统治理工程拉开帷幕。到5月13日,历时两个多月,石门镇完成了2250米责任河段的清淤疏浚工作,河岸上的违章建筑也一一拆除。界境桥港,这昔日的一湾“死水”正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除了重拳整治边界河道,对本镇居民集中反映的河道,石门镇治水办在年初主动进行了仔细排摸。最终,共有60河道浮出水面,总长67.8公里,其中垃圾河8条、总长10.6公里,黑臭河52条、总长57.2公里。打捞、清淤、疏浚、保洁……通过几个月的全面整治,截止6月底,8条垃圾河已全部整治完毕,黑臭河完成整治48条,总长47.4公里,共计疏浚河道63.6公里的、修筑护岸14.26公里。
石门镇又称石门湾,原是因为大运河在石门拐了一个大弯,大运河这条母亲河的整治也尤为重要。为此,石门镇以“4+3+x”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通过前期工作,对于涉及石门镇的印染、制革企业整治,根据整治计划,一制革企业搬迁,一印染企业关停。在新三大行业整治中,涉及蔬菜厂一家,污水预处理池建设已经启动,企业入网也已完成规划和设计;另涉及机制丝绵5家,各点已同意关停和拆除,7月底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备拆除关停验收,对未按时设备拆除的一律予以强拆处理。此外,还突出对砂石料加工场(堆场)的整治,经排摸,全镇有非法砂石料加工场3个、砂石料堆场12个,已对3个加工场进行关停处理。
首创“恒生”模式“零”污染还讲效益 循环农业为生猪养殖找出路
6月8日,石门镇首创的全市首个死亡动物生物处理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正式启用。通过活性蝇蛆综合利用,78小时就能将病死畜禽变成高蛋白蝇蛆和有机肥。投产后,日处理能力将达20吨,完全能满足桐乡市所有养殖户的处理需求。
其实,早在去年7月,“恒生”的一代试验处理设备已经启动。当时“恒生”面向石门全镇收集死猪并帮忙免费处理,还补贴农户每头10元钱。二代生产线正式启用后,新设备由“卧式”改成了“立式”。相比过去,今年投产的这套设备效率更高、处理程度更彻底、处理量更多。
近年来,桐乡市同润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工程蝇育虫—猪粪养蛆—活性蝇蛆喂鸡、鸭、特种水产(蛋白饲料)—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链。2011年在该镇规模生猪养殖场建立猪粪收集系统,用于养蛆和生产有机肥;2013年成功破解蝇蛆处理病死畜禽难题,全国首创病死畜禽高效生态化处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处理15000头病死畜禽,生产活性蝇蛆100吨、有机复合肥350吨既解决了病死畜禽处理难的问题,又延伸了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产业链。
现在,“恒生”已经面向桐乡全市接收死亡动物,并将在各镇(街道)建立死亡动物收集中转站。目前,已有高桥、大麻、龙翔建成并开始运作,7月底其余镇(街道)也将陆续完工。
死亡动物零污染问题解决了,企业的效益又如何呢?
“处理1吨死亡动物的成本是800元,可产生230公斤蝇蛆和800公斤有机肥。”恒生厂长顾柏明算了一笔账,现在市场上蝇蛆的价格为1公斤5元,有机肥为1吨500元,这样算下来,处理1吨死亡动物获得的净利润为750元。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建成投入了1600万元资金,以这个比例算,两三年就能收回建厂投入的成本。
对台招商迈出第一步 现代化农业庄园前景初现
这两天,石门湾四季果园基地里,工人们正忙得不可开交。搭建亲水平台、在建成的连栋大棚里施肥……“四季果园”这个占地220亩,总投资1200余万元项目正在有序筹备推进之中。
目前,该项目已建成连栋大棚22亩、塑料大棚155亩、蓄水池9亩,整体计划于年底建成。未来将是一个集特色农家餐饮、果蔬采摘、民宿、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学院合作,设点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石门湾教授工作站教学基地。而今,大学里的专家时不时会组队来到石门湾考察研究,并为附近所有家庭农场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确定果蔬品种,最终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除四季果园项目外,上半年,通过多渠道招商和现有成果巩固,石门还注册成立了““桐乡蓬莱仙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秋之林休闲农业有限公司”两家台资农业庄园。这也是石门对台农业招商迈出的第一步。
“蓬莱仙岛科技农场”项目位于石门镇周墅塘村,项目整体规划建设119亩,其中一期70亩,投资800余万元。该项目将以台湾现代农业技术、投资和建设方案引进台湾新型水果品种和技术。一期项目主打精致农业种植,产品主要为芒果、雪梨、芭乐、莲雾、造型西瓜等。二期约50亩土地将建设成集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区。3年后,该项目还将扩大增建新型果园及果苗育苗场。
据统计,截止6月底,石门已完成农业有效投资3037万元。同时积极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单季晚稻机插、直播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石门镇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4965.84亩通过市级领导小组验收,组织申报民联、墅丰村2053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项目,已列入桐乡市第四期的建设项目。
争创“女鞋名镇”展现品牌凝聚力 绘就石门女鞋产业的希望蓝图
“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拓宽营销渠道、迎合市场需求,才能深化品牌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并最终全面提升石门女鞋区域品牌影响力。”4月初,中国皮革协会专家组一行到石门镇进行打造“中国女鞋名镇”调研,对石门女鞋产业实地“问诊把脉”作出如是判断。
石门镇作为浙北新兴鞋业镇,鞋业制造一直是其支柱产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680余家鞋业企业集聚于石门,年产女鞋超过3000万双,产值达40多亿元,占全省真皮女鞋的35%、全国真皮女鞋的12%。在市镇两级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以石门为主的桐乡女鞋制造产业已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女鞋生产基地,且仍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在业内的知名度非常高,昔日不起眼的皮鞋产业如今俨然已成为石门个私经济领域一个重要的富民产业,一个颇具规模和优势的特色块状产业。今年上半年,全镇生产总量将突破6000万双,产值超百亿元。
然而,在全国第四的女鞋生产基地背后,却是石门鞋企发展遇到瓶颈期这样的难题。不少鞋企早已不满足于进行贴牌生产的现状,打造“自家”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将女鞋生产基地这张“金名片”打得更响,叫得更亮,自去年底以来,石门镇启动了“女鞋名镇”打造计划。今年上半年,中国皮革协会一行多次来到石门镇调研、取经、把脉,也指出了石门女鞋产业的不足之处。
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和块状经济优势发挥不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企业缺乏品牌文化,家族式模式弊病日益凸现……通过多次调研把脉,中国皮革协会专家组一行指出,石门女鞋产业最为突显的两大问题就是“品牌”与“人才”难题。
要解决两大难题,争创女鞋名镇,增强石门鞋企的凝聚力、核心竞争力确是当务之急。
目前,石门鞋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占全市的4/5,浙江省著名商标2件,中国真皮名鞋1件。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农村就业机会,而且在带动全镇二、三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争创“女鞋名镇”正是给女鞋产业打入一剂强心针,石门镇党委书记陈东表示,这个称号将把石门鞋企糅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并最终形成女鞋产业的“未来之星”、“希望之星”。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