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甸镇海星村秀园小区内一出租房整顿完成,底楼生产加工场所砌起了一堵实体墙(图中圈出),将生产经营与楼上住宅区进行隔离。
屠甸镇海星村秀园小区与海宁只有一河之隔,受海宁皮革集聚产业影响,这里租住了很多新居民。
据统计,秀园小区107户房屋中有104户出租,出租率占了总住宅的97.19%。其中,有部分存在“三合一”现象,即生产加工、居住、仓储三者合一。
面对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屠甸镇日前对这样的房屋进行了创造性的整改。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现状:群租现象很常见
8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小区一户尚未整治人家进行探访。这里一楼是皮件加工场所,大概80平方米左右,加工区被七八台电动缝纫机填得满满的,六七个工人弓着身体,双手飞快地往缝纫机里送皮衣零部件,地上的皮革废料、棉废料被随意堆在一旁。
“这就是他们每天工作的场景,后面是仓库,原来这里是一扇门,连接着楼梯,直接到4楼。”屠甸镇消防站的沈惠强介绍道。
拾级而上,进入2楼,同样的160平方米被分成了3个房间用于出租。3楼则是房东自己居住的;再往上走是4楼,其实是个跃层,最最外面的大门敞开着,房子被隔成了4个小房间。房间里,一张席梦思直接铺在水泥地上,2米之外是一个简易的厨房,其实就是煤气瓶、煤气灶外加个电饭煲。
记者细细地数了一下,这样一幢房子至少可以出租给7个人居住。不想,沈惠强却说:“哪能啊?最多的一户人家住了近20个租客,一个楼梯将4层房子串联起来,没有任何隔离措施或者灭火设备,一旦发生火灾,楼梯就成了烟囱。”
屠甸镇消防站副站长沈雨清表示,这样的出租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措施:设置防火墙、安装探测器
随后,记者又来到整改好的陈林华家。陈林华家一楼被用于生产经营,记者看到,该区域原本连接楼梯的口子已经被水泥、红砖给砌成了一道实体墙。天花板上安装了独立式烟感探测器,并配备了一只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并张贴了疏散指示标志、禁烟标志,安装了应急照明灯。“这是最基本的整改方法,不然,楼梯很容易变成浓烟和火势蔓延的通道,很多群租房的火灾悲剧都是这样酿成的。”沈雨清表示,实体墙的作用就是将生产经营与楼上住宅区进行隔离,一楼一旦发生火灾,给租客留足了逃生的时间和空间。“烟感探测器则是起到提醒的作用,灭火器么当然就是及时灭火啦。”沈雨清补充道。此外,像2楼或者3楼依旧是生产加工场所,那么楼道出口安装防火门,将楼上住宅区隔离开来,且每个住宅楼都必须有阳台;生产经营区的电线也做了明确规定,必须穿管,没有明线外露。
如果房东家只是纯粹提供居住的,整改告知书中也进行了明确要求:楼上住宅区,每层4公斤干粉灭火器两只、每个楼道转角处张贴逃生指示标志;楼道上安装应急照明灯,配备逃生绳。记者在张建清家也看到了这样的整改效果。
针对纯居住的住户房屋,沈雨清举了个例子。不少火灾发生在晚上,大家都进入了梦想,浓烟滚滚中,没有应急照明、灭火器、逃生绳,火势又发展得很快,人就像无头苍蝇四处逃窜,很容易吸进浓烟而产生昏迷,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出租房火灾酿成的死亡悲剧很多都是浓烟或者逃生通道被堵所致。”沈雨清说,经过出租房整改,可以从“硬件”上打好基础,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创造更多的逃生机会。
反馈:经营户房东均用行动支持
最近,大部分经营户的生产经营场所加了道实体墙后,多了一件麻烦的事情,每晚睡觉前,他们都要从房屋大门里走出来,围着房子绕上半圈才能进房屋上楼。虽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点麻烦,但他们却很乐意接受这样的“麻烦”。
屠甸名扬皮件加工厂老板邓元明所租的房子一楼用于生产加工,2楼则是他们家四口人居住的地方。在邓元明看来,在底楼通往楼梯口设置了实体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方便,但确实给人身安全加了把“放心锁”。
邓元明说,如今有了用水泥、砖头砌成的实体墙,即使真的发生火灾,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阻碍火势与浓烟的蔓延,给大家的逃生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像烟感探测报警器,还能提前预警,发出鸣叫声,为生命设置了提醒。
房东陈林华也积极参与其中。在他看来,虽然花了1000多元来安装“硬件”,但他觉得非常值得。陈林华说:“我们自己也住在里面,整顿好了,自己住得也安心。”
截至目前,秀园小区整改率达到80%以上。此外,该镇又以“以制固本”建立五项制度,强势推进出租房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全镇已经整治各种隐患171户226条。
“接下来,将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加大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力度,争取8月底全部整改完成,将‘秀园’出租房整顿作为屠甸镇的‘样板’。”屠甸镇党委副书记洪怡龙表示。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