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市的喧嚣、生活的聒噪、工作的快节奏……这些似乎成了都市人无法摆脱的一种状态。人人都想让心静一点,寻一份“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逃离城市,躲进乡村,是城里人“躲清静”的方式。而乡村以其原生态的风景、古朴的民风,正吸引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驻足。从本期起,本报陆续推出“寻找有味道的桐乡村落”,全方位呈现桐乡美丽乡村的风景。
乌镇,悠悠水乡的古镇风貌,令人对这座江南小镇流连忘返。可以说,在江南众多古镇中,乌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古镇旅游之路。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游客嘴里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去过东栅、西栅景区,很想去乌镇的乡村住两天。”在村里,那片没有经过过度开发的净土,能让他们暂时远离城市嘈杂,返璞归真。
事实上,对乌镇镇党委政府而言,早就清楚地意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乌镇这颗中国古镇璀璨明珠的光环下,如何放大乌镇旅游乘数效应,让16个行政村都能变成闪亮的“星星”,最终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共同托起乌镇的旅游梦,这才是摆在他们面前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横港,这个没有太多现代色彩的村庄,而今,正悄然发生变化——乡村旅游建设已拉开大幕。虽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依然是往昔的模样,但预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将对外开放的新横港,能否呈现给游客一副新模样?我们充满了期待。
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值得期待的“世外桃源”
一提到乡村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山区,仿佛青山绿水才是一种固定模式。
可在乌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学龙看来,乡村旅游不是山区的专利,平原地区的江南水乡同样能够发展乡村旅游。“只要走对了路,旅游业依然会迎来春天。像我们便捷的交通、丰富的水网、优美的环境等,这都是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横港村,一个并不响亮的名字,哪怕在乌镇。然而,她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位于乌镇镇东南部,申嘉湖高速出口附近,距桐乡市区约15公里,交通畅通无阻。在横港村,还有一条河,东西纵贯,长1000多米,名叫横港,或许这正是横港村得名的由来吧。
就是这样一个村庄,留存完好,原汁原味。走进她,觉得她犹如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一个值得期待的“世外桃源”。
此地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沿河,树丛茂密,纵横交错,将河“裹”得严严实实,“拨”开树枝,才能见青青河水。据当地村民说,这里的树,树龄少则四五十年,多则上百年。
河两岸的房子基本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更早些,有的甚至有百年历史。现在,这些房子住人也好,人去楼空也罢,屋子仍保持着当年的老样子,尽管是陈旧,但这种老旧却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带给人更多的记忆和憧憬。
除去农户的住处,便是一望无际、碧绿的庄稼田地。站在乡间小道,远眺,农民散落在各处,勤劳耕作,好一幅“悠然自得”的乡村田园图。
了解到这些,记者心里“乌镇发展乡村旅游,为什么首选横港村”的疙瘩似乎就此解开,内心也豁然“开朗”起来。
的确,横港村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是上天给予的,但要吸引游客住下来休闲度假,还得靠“后天”创造。
开发按下启动键经营业态多样化
横港村欲发展乡村旅游是村民们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但谁来当“操盘手”?什么设计?如何实现村民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都是乌镇镇党委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据介绍,横港村项目主要由乌镇镇党委政府和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建,政府方进行外域环境整治,包括河道、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方将农户房屋承租下来,并进行内部设计、改建。
怎样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方案有二。
一种方案是,村民不搬离,由“恒基”支付租金,与其签订10年租房协议,内部装修由“恒基”承担,包揽村民自住的房间;另一种方案是,村民搬出老房,拿了补贴到新村点建房,而老房作为村资产出租给“恒基”。“眼下的横港村是一个原生态的村庄,今后依然是。”恒基”工程部副部长李伟透露,在这块区域内搞旅游建设,他们不会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基本实现就地取材,比如,会利用拆掉的鸭棚木材,做成篱笆,拆鸭棚所留的土地,将规划为停车场。另外,房子外表保持原样,但是里面的装修风格各不相同。
纵观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不仅改善了乡村风貌、促进了城乡交流,也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县域经济。因而,对当前的乌镇而言,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运作模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横港村想要崭露头角,我们必须走一条组织化、特色化、品质化、生态化和低碳化的发展道路,要把村当作文化载体来设计,把农家当作经典小品来改造。”李伟认为,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种类繁多,如何规避同质化竞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是当下横港村亟待思考的问题。
对于后期建设,李伟告诉记者,旅游讲究的是一种特色,要多业态共存,如果仅仅是吃、喝、住,逛逛村里,放放空,发发呆,自然有些美中不足。特别对年轻人而言,夜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咖啡吧、静态酒吧、文化娱乐场所……各式各样,都可以有。
如何规避同质化问题?李伟说,比如在餐饮上,横港村必须打破传统“农家乐”、“土菜馆”的想法。因为这种模式内容比较单一,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只能提供物质层面的餐饮,缺乏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或许是当前发展旅游最致命的硬伤。“当然,也不能把横港村建设成一个景点,这样仍旧逃不过单调的‘宿命’,即使景色再美,内心得不到触动,游客依然留不下来。”
各方得益共赢“横港”模式可鉴
横港村发展乡村旅游已成开弓之箭,那么,它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惠?
朱学龙坦言,首先,最明显是环境的改善。“拆掉鸭棚,治理河水,整修村道,还村民们一个优美村庄。”记者了解到,目前,横港两岸的鸭棚基本拆除,河道正在进行第四次清理。
拆了鸭棚之后,农户还能做什么?“今后,他们的一切都将逐渐转变。乡村旅游,就是他们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不止是鸭农,平时靠田吃饭的普通农户亦能有机会赚“外快”了,不仅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房东”农户还有优先雇用权。
73岁的周少洪便是其中之一,从前,除了家里的农活,他就去别地食堂给人做饭,补贴家用,上了年纪,他就没再干了。这回赶上旅游开发,他把家里的7间房腾空出租了,自己和老伴、儿子、儿媳、孙子住后一栋楼的4间房。“我蛮高兴的,也愿意配合,乌镇西栅弄得那么好,早就羡慕人家虹桥村了,想不到终于轮到自己村了。”周少洪难掩内心的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自己没什么负担,只要坐享其成就好了。他表示,等游客来,他为“新家”烧饭。
据李伟透露,届时的横港,除了普通的客栈,还会有一种产权民宿。所谓产权民宿,就是将一整栋房子,签协议打包出租,由物业代为管理,承租人能随时入住。若协议中同意,可在空房时候转租,所得收益与对方按约定分成。假设将来生意好,也许刨去房租,还能小赚一笔。这样的产权民宿,暂定11栋。
“今后,在横港村的旅游事业中,村民依然是主力军。”李伟补充说,经过统一培训,可以对村民进行返聘。
除了农户受益,把旅游元素加入乡村中,等于一产与三产相加。尽管看似是简单的加法,可意义却与众不同,不管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抑或是商业资本“注入”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探索、尝试,总之,是双赢的。
至于建成后的经营,将由“恒基”统一口径,统一管理,把价格、产品、服务掌握在“一只手中”,这样一来,保证了有序经营和良性竞争。
事实上,乡村旅游在今日并非是一个新名词,而“横港”模式却是新的。是否可以复制?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陶咏椿表示,要区别化、特质化地复制,村与村之间要形成各自的特色,相互补充,使乡村旅游的形式和业态更加完整。
“横港村迈出了乡村旅游的新步子,从全市层面上看,是值得借鉴的。”桐乡市旅游委员会主任金水平说,它完全体现了因地制宜。其实,发展旅游未必要大拆大建,特别是发展乡村旅游,要保留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展现出江南水乡的韵味,表现出“小而特”的特点,“如果把原始村落与旅游结合,不但将村落文化传承下来,而且还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令游客在有限的地域中,感受乡愁,记住乡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