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朱元璋微服私访 濮家遭灾巨变

2014年06月30日 10:4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明洪武二年(1369)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来到嘉兴。这一天是个吉日,禾郡甪里街富豪汤氏迎娶濮院巨族濮氏之女。在鼓乐齐鸣、唢呐欢唱中,戴着大红花的新郎骑马前行,八个青壮汉子抬着华丽的大红花轿把新娘送往汤家。送亲迎亲的队伍在大街上浩浩荡荡一路行来,濮氏奁媵纷陈,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街坊邻居挤满了大街两侧,喜气洋洋地围观富贵人家结婚的排场。人群中的朱元璋看得惊讶,触动了心事,打听明白后,便潜行至濮院暗访细察。

 

  明初的濮院,店铺林立,人潮汹涌,一派繁荣景象。苗军之乱十年后,濮川一境已从战火中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尽管已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翻天覆地,然而这永乐市如同世外桃源,几乎看不到征战的痕迹,当然这是巨族濮氏的功德。

 

  无论是在商行、驿馆,还是在酒楼、茶肆,朱元璋只要逮住机会,就细加打探濮家那些事儿。镇上的老板、伙计、居民、商人,看到这个对濮家满怀好奇心的汉子,只以为是外乡来的客商,丝毫没有防备,把濮氏的来历、传承、家业、功德,无不历数称颂。朱元璋听了,只是微笑颔首。在听到濮家贷粮十万斛于张士诚女婿潘元绍部,乃使濮镇一地保得平安时,朱元璋不觉皱了眉头,沉默不语。

 

  朱元璋盘桓了数日,对濮家的一切已了然于心,回到京师应天——嘉禾永乐市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好奇打探濮家的汉子,居然是当朝天子朱元璋,更想不到的是,天子幸临永乐市后,濮家将遇来一场毁灭性的飞来横祸。

 

  当巨族濮家不幸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后,注定逃脱不了他的严厉打击。朱元璋在《平周檄》中告示吴中军民:“凡尔百姓,果能安业不动,即我良民,旧有田产房舍,仍归前主,依额纳粮,余无科取,使汝等永保乡里,以全室家,此兴师之故也。敢有千百相聚,抗拒王师者,即当移兵剿灭,迁徙宗族于五溪两广,永离乡土,以御边戎。”然而,得了天下的朱元璋食言了,即使是对于没有“千百相聚,抗拒王师”的豪右,他一样要开刀动手术,决不留情。何况,濮家与吴地大多数巨族一样支持过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这在朱元璋看来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来自朝廷的一纸诏书如晴天霹雳一般炸响在濮镇的天空,每一个濮氏家族成员无不悲伤地承受着这场无妄之灾。

 

  按濮院旧志记载,整个濮氏家族,除了濮鉴已殁、其支脉不在迁徙之中,其余濮氏族人七十二支分析而居。从濮氏宗族的迁徙地来看,大多还是在江浙一带,朱元璋还算是手下留情的。而姑苏的名门望族,绝大多数被迁徙到了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

 

  悲痛过、恸哭过之后的濮家族人,必须面对迁徙四散的残酷现实,而且官府有限期迁徙的明文规定,如果抗命于朝廷,带来的将是更加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是满门抄斩、灭了九族,所以不能不走、不得不走。

 

  这天凌晨,濮氏族人最后一次相聚在濮家祠堂,在执掌濮氏家业的濮允中带领下,叩拜濮氏祖先的牌位。然后,他们来到镇西大宅的洗碗池左,在深不可测的古井中投入一金一银各四尺许的两根面杖——以示心系濮川故井之意,并覆盖上一块巨石。这便是人们称之为“金银面杖井”的濮家古迹。传说中,后来曾有贪婪之徒撬开巨石,试图获取这井中的金银面杖,然而举手即丧命。周围知情者闻风丧胆,相互告诫,从此再也没人敢染指这金银面杖井了。

 

  濮氏族人男女老幼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过一座座石桥、一条条街道,深情地与生息之地依依惜别。濮家的迁徙大队经迎凤桥向南,一直走到濮司令园东的一座石桥处,官府已派公差在此等候,按名册清点迁徙人口。

 

  濮允中站在桥头,银白的须发随风飘然,含泪挥别族人。

 

  奉诏迁徙的濮氏族人,男人们一个又一个走上前来,一一与濮允中相拥泪别,领着孩子的女人们早已哭成一团。时光仿佛凝固了,定格了这一幕生离死别的凄凉景象。道旁枯树突然飞起一双乌鸦,哀音哑哑飞向昏沉的晨空。

 

  从此,这座石桥被称为“思家桥”,桥下的小港易名为“思家桥港”,寄托了流徙他乡的濮家人一份深入骨髓的思家之情。

 

  濮家的八宅二十六庄及其田产、商铺,皆为官府籍没,家丁千余悉遭遣散。就连恩准居镇的濮允中之子濮彦仁宅也不能幸免,遭到官府没收。面对已无家可居的劫难,濮彦仁两妾庞氏、唐氏深感绝望,以死抗争,一起悬梁自尽。

 

  崇德诗人贝琼与濮彦仁同为杨维祯的弟子,对濮家罹难的悲剧不胜叹息。别号清江的贝琼在这一年十月三日乘舟过梧桐泾时,看到了唐夫人桥畔的两座新坟——后人称为“双节坟”,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吟诗《十月三日过梧桐泾,时官籍濮彦仁宅,妾庞氏唐氏自经,感而赋之》:

 

  天寒水清石齿齿,杏叶初黄豆花紫。

 

  舞榭歌台不见人,头白乌啼月明里。

 

  当时豪侠倾五侯,一荣一枯八十秋。

 

  绿珠亦解死金谷,草露作泪无时流。

 

  贝琼这首充满感情的诗作,收录在《四库全书》的《清江诗集》中。

 

  濮院旧志记载,镇西唐夫人桥有“双节坟”。从今凯旋路的王母桥沿岸向南寻去,一泾小河折向西去,想来这便是贝琼诗中所称的“梧桐泾”,然而无论是唐夫人桥,还是双节坟,都杳无影迹。只有小河依然蜿蜒西去,树影婆娑、芳草萋萋。

 

  如今濮院往西仍保留着思家桥的地名(本报资料图片)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王立 陈滢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