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桐乡治水治出社会治理新气象

2014年06月24日 13:55 来源: 6月24日 法制日报
稿源:  6月24日 法制日报  
原文链接:  

  在浙江如火如荼推进“五水共治”浪潮中,浙北水乡桐乡市以问题为导向,借助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打响治水攻坚战,5个月来,黑臭河变清了,村道整洁了,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到处呈现一派新气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我们一直在摸索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实践证明,‘三治’治水,成效明显。”

 

  生活陋习是如何改变的

 

  绿柳依依、碧波粼粼,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美丽的荣湖公园,是屠甸镇荣星村地标建筑,茶余饭后,村民们都喜欢到这散步。

 

  周月明今年66岁,在村口开了一家杂货店,最近被评为“邻水文明”经营户,这些天,他逢人便咧开嘴笑,连儿媳妇都夸他替家人争了光。

 

  开店11年间,老周从不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但前些年,村民一买完东西,烟头、包装袋便随手往门前一扔,他每天都要花时间打扫清理。令老周意想不到的是,前不久,村里给家家户户安了一个蓝色垃圾桶,老周也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劝说人们爱护河水、保护环境。“我逢人就说,谁也别往河里乱丢乱排啊,否则就是跟我过不去。”

 

  包括老周在内,在屠甸镇开展的“邻水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中,共评选出“邻水文明”家庭18户、企业9家、经营户9家。

 

  “‘邻水文明’的实质就是德治,以道德力量做示范,传递正能量,表彰爱水、护水。”屠甸镇党委副书记洪怡龙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全镇大小河道206条,黑臭河、垃圾河11条,问题出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说起这次评比,他深有感触:“农村人有时候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抓两头促中间,好的要树立标杆,差的要曝光整改。目前已曝光不文明现象26起,整改率100%,随着垃圾河治理完毕,乱丢垃圾现象越来越少。”

 

  前不久,村民老李就因往门前河浜倒污水,上了村里的曝光台,隔壁邻居调侃他:“哟,您成名人了,照片都贴村口呢!”老李又羞又气,把照片一撕,跟村干部拍胸脯保证:“我以后一定带头护水,不再让你们挑毛病。”

 

  守法意识是如何提高的

 

  桐乡创新“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模式,即以德治为基、法治为要、自治为本。那么,法治是如何服务治水的呢?

 

  “今年以来,我们公安侦破重大水环境污染案件15起,对59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打击战果居嘉兴市首位。”桐乡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单志荣介绍,桐乡市首创“河道警长制”,全局34名局领导、业务大队大队长、派出所所长,分别认领各自的“包干河道”,排查涉水隐患排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保障涉水执法。

 

  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会同14个派出所对各辖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污染工业源行业进行排摸,统一登记造册,先后在高桥、洲泉、乌镇等地侦破企业偷排含重金属成分工业废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刑拘,污染企业被关停,群众拍手称快的同时,也倒逼企业经营者提高守法意识。

 

  44岁的老梁是洲泉镇一家电镀厂老板,被刑拘后,懊悔不已,“想着节省生产成本,总觉得倒点毒液在土里也没啥大事,现在学习了法律知识,才知道自己犯了罪”。

 

  高桥镇毛水浜村村民小刘办有一家金属加工厂,最近正忙着做环评。他对记者说:“听说村里有家电镀厂老板被抓了,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哪怕少赚点钱,也不能干犯法的事啊。”

 

  协商精神是如何培育的

 

  陆炳康是屠甸镇汇丰村党支部书记,原来在外经商,2005年,回村做了一名村官。在每个项目启动之前,村里都要进行广泛宣传,覆盖每家每户,每个村民小组开会,让村民自由发言讨论。

 

  陆炳康向记者介绍,村里要发展,统一共识很重要。在实行土地流转前,村里让每户派一个代表,全村上千人,集体考察了长兴县水口乡,回来后马上开会让大家谈感受。结果,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全村六七千亩土地实现顺利流转。

 

  邻县的三个村家家户户养了鸭子,突然间成片死亡。鸭子平时吃河里的鱼,村民怀疑是汇丰村一家工厂排毒所致,两百多位村民连夜聚集到工厂讨说法。

 

  “如果真是这个厂往河里排毒,我第一个让他关停!”陆炳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维护秩序。征求村民意见后,他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厂子暂时停工,每个村派一名村民代表,分别取水样送检,等化验结果出来再行决定。“只要你尊重人家,村民的不满情绪也就逐渐稀释了,最终在平和理性中化解了纠纷。”陆炳康说,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强,主动参与治水的热情越高。

 

  “治水造福子孙,我们肯定支持。”村民吴雪庆年过六旬,专门谱写了一首民谣,朗朗上口,在村中传唱,“治污水最重要,身体健康第一条……”

所属专题:
来源: 6月24日 法制日报 作者: 记者 陈东升 见习记者 王春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