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1998年冬,2万多人肩挑担扛,筑成桐乡最后一条人力开挖河道

时过境迁,莲花桥港的河水混浊、发绿,已非初时模样

她以莲花为名,却没出淤泥而不染

2014年04月11日 08:05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在杭嘉湖南排工程中,它是涉及桐乡三条骨干河道中的一条。

 

  在桐乡河道开挖历史上,它是我市最后一条由人工开挖而成的河道。

 

  她有着一个柔美的名字,叫莲花桥港。

 

  旱则灌、涝则泄、污能排、货能运……16年来,莲花桥港静静地守护着桐乡。然而,躲不过的是,水环境常年沉积下来的诸多隐忧,日益显现。

 

  一路问水,喜忧参半。

 

  最后的人工开挖河道定格全民动员的激情

 

  在桐乡的水系图上,莲花桥港被勾勒出蜿蜒南下的线条。河的西头连着市区东部的丁家桥港,河的东头在濮院镇沈家睦桥,再入嘉兴秀洲王店,桐乡段全长6.84公里。

 

  这条曾经模糊了历史的老河道,1998年发生过巨变。

 

  因杭嘉湖南排工程建设需要,莲花桥港在桐乡2万多群众肩挑担扛、全力攻坚15天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莲花桥港,是我市最后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可以说是桐乡河道开挖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桐乡市水利局监察室主任陈雪元说,除300米采用机械开挖外,其余6.81公里均由人工开挖。

 

  机械和人工,为何后者占主导?“用机械开挖耗时要一年,人工开挖时间短,这有利于堆土区的复耕。”陈雪元解释,虽然此前南排工程中的盐官下河已采用机械开挖,但考量莲花桥的地理位置和利弊因素,还是回过头来选择了人工开挖。“当时经过测算,用机械开挖的话,800多亩的堆土区要耽误整整一年的耕种。”时任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南排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吕妙章回忆说,这对经济作物相对发达的桐乡来说,仅此一项的经济损失预计超千万元。

 

  于是,莲花桥港成为继1994年开挖长山河运西段工程以来,又一次人工开挖水利大会战,成了留在1998年那个冬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注脚。“挖河的工人,都是桐乡各地的群众组织过来的。”吕妙章说,从11月15日开工起,到11月30日完工,莲花桥港土方开挖提前5天全部完工。“红旗飘飘,人山人海”早已成为镌刻在老桐乡人王金妹脑海中对于莲花桥港最深刻的记忆。提及挖河的那段历史,这8个字从她嘴里自然地脱口而出,人也情绪高涨起来。

 

  而这样的情景,并非王阿姨的独家记忆:“不光我记得,老桐乡人都记得。”

 

  之后,这样的场景被轰鸣的机器所取代。至此,桐乡人工开挖河道,划上句号,成为了历史。

 

  争取延伸关键的2公里最大发挥“多功能”水利体系

 

  如果没有开工前的积极争取,或许,莲花桥港就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顺畅模样。“因为根据上级规划,最初国家批准下达工程河段为4.81公里,而不是现在的6.84公里。”吕妙章说。

 

  不禁要问,为什么坚持要多延伸2.03公里?

 

  时任市水利局局长、市南排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周益江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如果依照下达的公里数,莲花桥港工程只从郊区建设乡开到朱家浜,其中连接的河道又小,等于没有贯通附近的主要河道。但是如果向西延伸,打通朱家浜到丁家桥港的2公里,与疏浚过的北港河相连,就能够为之后延伸到康泾塘打下基础,河道综合效益可得到充分发挥。

 

  时间拉回到1998年夏天,见证了一个个追逐水的坚定脚步。

 

  “为了最好地发挥工程效益,我们专门赶到设在上海的水利部太湖局,去争取西段河道的延伸。”吕妙章表示,这2公里对桐乡的水利体系,特别是对桐乡东部地区而言,相当关键。

 

  当时,经过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反复比较利弊,最终汇总成4条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得出的充分理由,积极向上争取。

 

  莲花桥港桐乡段工程再向西延伸2公里的方案,最终在当年获得批准。

 

  据了解,该工程竣工后,与南排长山河、盐官下河在洪涝中可将上游余杭、德清、杭州等洪水直接排入钱塘江出海,能降低杭嘉湖东部平原遇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平均0.7米,缩短高水位持续时间,直接受益面积达180多平方公里。“旱能灌、涝能泄、渍能降、清能引、污能排、货能运”的多功能水利体系,就此形成。

 

  莲花桥港现状如何给河道做一次全面体检

 

  莲花桥港建成两年后,其延伸段(北港工程)从丁家桥港至康泾塘实现拓浚,河段长2.05公里。

 

  由此,莲花桥港河线顺畅延伸至康泾塘,过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河道设计效益充分发挥。

 

  在擂响“五水共治”战鼓之际,来看看莲花桥港及其延伸段的现状如何。

 

  春日里,沿莲花路,顺着莲花桥港向东走,宽阔的水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等漂浮物,河岸边杨柳吐绿,时而随风飘散拂动,看上去不太和谐的是河水混浊、发绿。

 

  当记者走上水港桥时,又发现了问题。桥洞附近,聚集着成片状的漂浮物,还夹杂着些许垃圾。看得到的水环境难以令人满意,那看不到的隐忧又有哪些呢?

 

  今年年初,桐乡市环保局对河道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全面“体检”,监测数据显示,诸如浊度、耗氧量、氨氮等浓度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对北港河、丁家桥港等河道开展多次水上巡查期间,仍发现有生活污水排放口未封堵。

 

  “主要还是以生活污水为主。”梧桐街道环保所相关人员说,河两岸部分小区由于建成时间早,生活污水未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了一定污染。

 

  岁岁年年河不同。莲花桥港曾因全段开挖拓浚,船只往来繁忙。从2012年开始,北港河实行交通管制。“北港河交通管制以后,莲花桥港通行船只的生存空间,其实已经很小了。”桐乡市港航管理处处长翁建坤告诉记者,现在莲花桥港往来的船只已大大减少。

 

  船舶数量减少,益处是出现河底淤泥泛起的情况少了,对河水浊度指标的影响也相对小了。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明年出境水优于入境水

 

  记者从市“五水共治”办获悉,莲花桥港(含北港河),是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31条市级骨干河道之一,针对莲花桥港(含北港河)的水环境整治已箭在弦上。“体检”过后,问题被一一揪出。下一步,就是如何去改善莲花桥港的水环境?“我们将不断强化对该河道的水质监测和跟踪,进一步拓展排摸范围,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梧桐街道环保所相关人员表示,截污工作是当前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他们将组织水利、建设、城管、港航等多部门开展联合调查,彻底排查河两岸的污水排放口。

 

  同时,建立污水排放口档案,落实责任主体,将全部污水排放口纳入监控管理,并争取在两年内,将沿河两岸的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入网。

 

  到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莲花桥港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水质监测基本稳定在五类水范围内。工业点源污染基本消除,沿岸500米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全部纳管排放,生活或清洗废水纳管排放或通过生态模块的方式进行处理。

 

  沿岸农户生活用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基本消除直排河道现象,做到沿岸无垃圾和堆积物,河道水面无人为的有害漂浮物,基本消除黑臭淤泥。

 

  这一系列的行动部署,能否改变莲花桥港河线的现状?莲花桥港是否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拭目以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周玥/文 陈为民/摄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