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央视评论员一篇《取缔余额宝》的博文,再次引爆网络金融话题

余额宝,从搅局者到被搅局

2014年02月27日 08:56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上周五,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执行总编辑、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他的博客发表了一篇《取缔余额宝》的博文。“银行的吸血鬼”、“金融寄生虫”这类措辞尖锐的表述,立刻就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强势围观”和激烈反驳。

 

  在当篇博文的评论中,大部分网友都对钮文新的观点呲之以鼻,甚至有部分涉及人身攻击,令钮文新在之后的一篇博文《回应挨骂》开头坦言“我挨骂了,什么话都有,很惨!”

 

  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之间的是是非非,和着钮文新的“搅局”,或许让本就不大明了当中纠葛的普通人,更深了雾里看花的感觉。

 

  这到底该如何是好?

 

  博文引发网络激烈大讨论

 

  钮文新在博文中表示,余额宝不仅冲击了中国银行业,还会拉高银行运营成本和贷款利率,提升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进而冲击整个实体经济。

 

  “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文中这样写到。

 

  但也有不少网友更加理性、也更有条理地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网友“福临小政”评论说,其实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早就存在,但却始终难有如今的气势。余额宝等各类“宝”的本质,其实就是网络代销货币基金的渠道打开而已,没有创造任何新的品种和类型。所以这种行为的本质,其实还是证券市场和银行市场对个人资金的争夺升级,在互联网大佬的介入下,基金暂时获得了资金争取的上风。

 

  而网友“daniel900502”则力挺钮文新,他认为,余额宝的确降低了银行存款,增加了银行融资成本,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保持盈利能力,因此余额宝的出现的确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与评论中论点的褒贬不一类似的是,在任意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余额宝”就可以看到,国内很多业内人士和微博大V们也加入到了这番唇枪舌剑中来。

 

  一些支持钮文新的业内人士认为,要概括余额宝和各种“宝”这类新生事物,“忽悠”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他们觉得,余额宝在官网上只注重“收益”而故意淡化“风险”,以“高回报”的噱头赚足眼球,并忽悠了大量闲散资金的进入。

 

  但更多的专家学者对钮文新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田勇在微博中表示:“协议存款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存在吃利差情况。余额宝无非通过渠道创新使吃利差的队伍扩大而已。难道因为吃利差就要对各类非银机构都加收准备金、风险金?监管依据何在?”

 

  这类学者认为,贷款利率是由资金量(决定了货币供给量)与企业能承担的融资成本(决定了货币需求量)来决定的,而这两者都不由银行或者余额宝来决定,因此说余额宝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就绝对是“吠错了树”。

 

  余额宝只是一种投资的方式

 

  针对余额宝存在的一些缺陷,我们不如先了解一下余额宝收益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2月25日记者在余额宝官网上了解到,余额宝的收益来源于购买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实质是一项投资,而投资所形成的收益,在理论上必然是带有风险的。

 

  简单说来,余额宝就是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利用支付宝用户账户中的余额购买货币基金,然后将收益返还给客户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余额宝主页,收益介绍中写着:高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率6.1140%,同期银行活期收益的近14倍。与不久前不同的是,这段文字下加了一个注解:过往业绩不预计未来表现,风险不同于银行存款。

 

  但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14倍”这个词,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诱惑,但其实从金融投资领域来说,更是一种语言性误导。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支付宝旗下的“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余额宝的“鲶鱼效应”逐渐显露出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什么时候能看到收益到账?这是多数网友所关心的。记者从余额宝官网了解到,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份额确认后的第二天15点后查看收益。

 

  在中信银行理财师董宋洁看来,当下已经是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除了收益高,资金灵活,余额宝仍然存在不可规避的缺点。“那么这就意味着起码有2天,这笔资金是属于一个空白的无收益状态。”她说,就拿中信的“天天快车”来比较,最低档次的收益就可以达到4.8%,并且当天买进,当天即有收益。

 

  董宋洁认为,余额宝并不是一种理财工具,仅仅只是一种投资的方式。余额宝更适合的是小额存款,可以将存款利益最大化。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随着余额宝、定期宝、活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等各种互联网理财工具的相继问世,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银行理财正在酝酿一场变革,银行的存款保卫战也已悄然打响。

 

  在杭州银行桐乡支行零售业务部经理王才充看来,就目前而言,网络理财确实对银行自身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并不会导致银行业最终洗牌的格局,货币基金的落脚点最后还是回归银行,网络理财产品的推出,无非是拉大了银行吸纳资金的成本。“所以最终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题,这一大笔协议存款,银行究竟是收还是不收。”王才充坦言,如果银行拒绝,那这笔资金没有落脚点之后,不得不选择将年化收益率下调至理性状态。

 

  王才充解释,余额宝并不等同于存款,银行的存款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存款得到的是“利息”,而余额宝是一种购买基金的行为,获得的是“收益”,两种只存在唯一的一种共性,就是资金灵活,可以做到随时存取。

 

  “现在余额宝那么高的收益,仅仅只是一种打入市场吸引资金的一个诱饵,货币基金收益率必将逐渐回归理性。”王才充说,天弘基金“增利宝”并非保本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利率,但作为货币型基金,从历史上来看,货币基金亏损的可能性极小,无论是目前的易方达货币A还是其他的成熟性基金,一般稳定在4%左右,浮动空间普遍在3%至6%。所以说,货币基金一定要比活期存款要高,这个说法本身也不一定成立。因为有亏损的投资收益,跟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本身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粉丝有了冷热思考

 

  对于网络上几乎没有间断的抨击,余额宝的粉丝们有何想法?

 

  记者在街头采访、微信朋友圈询问等渠道中了解到,已经投资余额宝的受访者均表示,只要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个投资渠道。

 

  微信网友“桃姑娘”认为,余额宝的收益依然处在较高的水平,操作又很方便,这样“躺着就能获利”的投资何乐而不为呢?

 

  市民吴伊强认为,他在余额宝每天得到的收益能抵消上下班的公车钱,或者能够在每天中午的工作餐中加一个荷包蛋,“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没有时间去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而且手头资金也不多,余额宝虽然有着种种缺陷,但确实是一个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但对于一些较大数额的“投资者”来说,余额宝则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80后用户徐晔在余额宝“投资”了15万元,对于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了解的他表示,当初投资余额宝就是看中了它7%左右的收益率。“不管投资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理论上的风险都是存在的,在购买前肯定会尽可能地了解透彻。”他说,一旦余额宝的收益率跌至6%以下,他会考虑选择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理财产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许寅佶 孙怡 编辑: 张磊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