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学校科普馆试验一台叫“混沌摆”的仪器。记者 羊宇杰 摄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学校普遍生源减少。在此背景下,高桥镇初级中学大力发展小班化教学,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业生活。
该校902班学生陆冰磊每逢课余时间,总要到校园东北角看看自己小组的那块“责任田”,地里有他亲手种的番薯和毛豆,这让他既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劳动的成果。
据了解,该校在今年3月份开垦了校园里一块两亩的荒地,作为“学农护绿”基地。并把基地平均分配给初一、初二的9个班级,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种下番薯、向日葵、南瓜、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该校副校长张晓媛说:“我们把‘学农护绿’基地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次尝试,现在看来是比较成功的,在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在该校教学楼二楼,有一面“校园吉尼斯”墙,上面贴满了学生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小能手:“进球王”、“单词王”、“叠扑克王”、“篮板王”,甚至有“大胃王”。学校每学期会抽出半天时间,举办28个项目的比赛,冠军的照片会被贴到这面“校园吉尼斯”墙上,直到纪录被打破。张晓媛认为,这种良性竞争,可以让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得到放松,寓教于乐。同时,该校在去年引进了20台科普仪器,辅以科普图片、科普音像,把一个大教室布置成了“科普馆”。同学们可以在这里通过声光、触摸,很直观地学到一些物理中的力学、光学和电学知识。
在体育方面,篮球是该校的特色。学生们自己编排了一套“篮球操”,每天早晨的课间操,全校学生捧着篮球做着运球、传球的动作,操场上发出整齐划一的球击地面的“咚咚”声。
在采访中,张晓媛也向记者透露了乡镇学校生源减少的现实。上半年该校有434人,下半年只有349人,进来的新生远少于毕业的人数。“有几个教室空置着,生源大都流向了市区的学校。”张晓媛说,一个班级只有25人,正因为人少,他们能够践行小班化教学。“其实乡镇学校更有条件利用自己的特色,发展素质教育。”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