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建好每一所学校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名学生

——桐乡有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述
 

河山中心学校自编的足球操  通讯员  胡爱军  摄

 

 

学生在金凤凰实践园内写生 通讯员  蒋根良  摄

 

 

学生体验野炊的快乐 通讯员  蒋根良  摄

 

 

羔羊中心小学学生进行运河民间游戏踩高跷 通讯员  王树军  摄

 

 

美丽的桐乡三中校园

 

 

新迁建的石门中学

 

  浙江省教育强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九成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建为新一轮省标准化学校;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83.87%,三残儿童入学率100%,初升高比例99.35%……《人民教育》曾以《桐乡教育走向城乡化》为题发表长篇通讯,该文以“今天的桐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句结尾,对桐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桐乡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1%以上。”“这里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三差’,校舍差、设备差、师资差”……这些刺眼的字眼也曾经出现在1983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嘉兴地区教育为何落后》的报道中。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然微不足道,然而,桐乡“教育人”却用这30年的时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串串跳跃动人的数据表明,桐乡教育已经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桐乡教育这些年来的巨大发展,得益于‘三个好’!”当桐乡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王建煜说起这巨大转变时,用这“三个好”作了精炼概括。然而,随着记者连日来的采访,这“三个好”,犹如一幅幅画卷,渐渐展现在眼前。

 

  建好每一所学校

 

  绿树成荫的小道两旁是成片的枇杷园、李子园;几个成人拳头大小的南瓜调皮地躲在开满亮丽黄花的南瓜藤下;而那些可爱的“葫芦娃”则在阳光下向路人招手。玉米、花生、山药……若不是有着一个个“红领巾”在这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你一定会以为走进了哪个开心农场。“这是我们学校的金凤凰实践园,这些瓜果可以供我们三个校区的学生食用。”其中一名“红领巾”自告奋勇地向记者介绍,“语文课上的作文、美术课上的写生,甚至数学课上的测量,这个实践园都能成为一个流动的教室,我们可喜欢在这里上课了。”“红领巾”话语间流露着自豪感。

 

  这里是凤鸣天女中心小学凤凰路校区,占地面积80亩。作为农村学校的一个校区,这里不仅有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馆等常规的教学楼设施,学校的各个角落还渗透着“和美”的办学理念。每个楼层的转角处设有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区,就连用作野炊的灶头也排成了北斗七星的布阵。

 

  漫步在偌大的校园内,地上看不到一张废张,墙角边没有一棵杂草。一名来自云南的六年级女生回想老家的校舍,深有感触地说:“老家的学校和这里没法比,老家学校的厕所哪怕隔开四五间教室还是有股浓浓的异味,但是这里即使挨着厕所,也闻不到异味。”

 

  “粗加工间、细加工间、蔬菜洗涤池……”一张张蓝底白字的标签格外显眼。当然,这里不会是某大酒店厨房,而是桐乡市石门路学校的食堂。这是一所2011年新建的新居民子女学校,全校24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22个省份。如何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学生吃好、吃得安全,是一件头等大事。大到四开门的冰箱,小到一把菜刀,所有物品、区域都有一个清楚的标签和位置,每个人都有清洁责任区,每件物品都有人清洁。炊事员钟美仙告诉记者:“刚来时对于食堂规定将扫把、抹布摆放在指定位置很不适应,现在我们都已自觉养成习惯了。”

 

  厕所没有异味,食堂的菜肴对口,这只是孩子们感受到的变化。事实上,“桐乡的学校建得真好”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步入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市专门成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全市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45.5亿元,2010至2012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为7.85亿元、9.70亿元和13.69亿元。有了财政的强力后盾,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一一得到保障。随着中小学网点调整工程、校安工程、“校校通”等工程的逐一实施,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前三年又完成28个校安工程项目,全部完成中小学校舍的消防、避雷设施整改工作,实现了中小学布局合理化、办学规模化、校舍标准化和装备现代化,校际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内城乡教育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30年前,桐乡农村最差的房子是学校,30年后,学校已经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王建煜骄傲地告诉记者。

 

  办好每一所学校

 

  如果说,教育大投入体现出桐乡市镇两级政府践行“科教兴市”战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与魄力,那么能不能在教育硬件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考验的是教育部门的智慧与能力。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市教育局打出了一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平安校园创建、星级学校督导评估、发展性评价和城乡学校结对“组合拳”,推动引领全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有特色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在建好每一所学校,逐步实现了学校投入、设施、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从“数量平均”到“优质均衡”的跨越后,桐乡“教育人”又坚持内涵发展,以快乐教学为抓手,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以此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软实力。

 

  绕杆射门、接球转身、快速带跑、定点射门,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活跃在球场上脚法专业的学生,是一群来自农村学校的孩子。尽管当天天气炎热,学生们个个已汗流浃背、满脸通红,可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依然在奔跑着、争抢着。这是河山中心学校的特色办学——足球文化。

 

  一年级:跳毛老虎;二年级,跳房子;三年级:跳皮筋;四年级:捉七;五年级:踩高跷;六年级:花线板。这些运河沿岸的民间游戏被搬进学校的阳光体育课。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运河文化搬进语文课堂、美术课堂、体育课堂、音乐课堂。这是我市羔羊中心小学的特色办学——运河文化。

 

  除此,启新学校的才艺三十分、植材小学的童玩游戏、屠甸镇小的剪纸艺术、民合小学的硬笔书法等都已打上各自学校的烙印,成为市内外知名的学校特色品牌。而在市区,书意北港、漫画凤鸣、诗文振东、影像城北、国际春晖已逐步成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特色发展的五张名片。

 

  自2006年全面启动“特色学校”争创活动以来,全市共有37所中小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特色学校。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特色学校正焕发出全新活力。

 

  教好每一名学生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是关键,而择校问题则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拦路虎,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花大力气突破择校瓶颈。

 

  近年来,我市注重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按集团办学(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校多区(如濮院小学)和乡镇学校整合(如崇德初中)三个模式多元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叠加放大,全市57%的中小学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城乡一体化的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形成。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2006年起,我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按学区就近入学制度,在省内率先实现“零择校”。

 

  200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记者来桐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采访,他们几乎走遍了桐乡的每个乡镇,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桐乡没有所谓的“窗口学校”,但每一所学校又都可以算是真正的窗口学校。如果说“好学校”是硬件,那么“好老师”必定就是软件了。桐乡较早实施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在教育经费上实行了“三倾斜”和“两补贴”政策。即新增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骨干教师评选、教师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仪器设备配置向农村倾斜;教师农村任教津贴和交通费用补助,许多优质师资安心在农村扎根。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家长的心结,从而使桐乡教育真正从“无法择校”迈向“无需择校”。

 

  如果说,就近入学、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道靓丽风景,那么就不得不提桐乡新居民子女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长足发展。近4年来,我市已累计投入近亿元,先后新建3所新居民子女学校,其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新居民子女有22216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有18633名,比例为83.87%,比2009年提高了近三十个百分点。

 

  “我要上学!”“我要读书!”这是一些无法走出家门跨入校门的重度残疾儿童的渴望和呼唤。从今年开始,桐乡有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特教老师们拎着教具上门,每天跑三四个残疾家庭;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班级,卧室、走廊、仓库成了他们的临时课堂。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度残障儿童少年特殊学校就读、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体系,使“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率先实现了特殊教育的“全接纳”与“零拒绝”。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自2008年被列为浙江首批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以来,努力追寻“轻负高质”的教育理想,遵循“共铸均衡教育,同享优质资源”的发展理念,坚持多轮推动,在教育局、学校和课堂三个层面同时推进“促均衡创优质、蕴内涵亮特色、减负担提质量”的探索实践,力求在“均衡”下谋求“优质”,在“轻负”下实现“高质”。

 

  桐乡七中地处城郊接合部,生源优势不明显,但该校中考成绩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学生的道德品行有口皆碑。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七中的成绩不是抓出来、压出来、逼出来的,而是“减”出来的。在中考指挥棒前,能大声说出“我要减负”并为之付诸行动,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校长陈海金说,他们并没有追求形式上的减负,而是怀揣“仰望星空”的梦想,探寻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减轻学习的三种负担。而作为源头性负担,学校把着力点放在孝敬教育上。正是这种仰望星空的梦想,桐乡七中在孝敬教育上尝到了甜头:学生找到学习内驱力了,家长、社会认可了。学校还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初中、嘉兴市文明单位、桐乡市孝敬感恩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使广大教师教得轻松、让所有学生学得开心,一直是桐乡“教育人”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站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桐乡“教育人”将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真正实现“均衡发展,优质同享”的美好愿景。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剑慧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红色的烦恼
    红色的烦恼
    创新获订单
    创新获订单
    黄梅季节里 天气变化大
    黄梅季节里 天气变化大
    暑期将到来 安全早宣传
    暑期将到来 安全早宣传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