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市发改局以“强投入、强管理、强效能”的工作主线,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外商考察崇福皮草大世界

媒体聚焦桐乡服务业发展
在市发改局局长卢达民的案头,放着一份刚刚整理好的报告,报告中,一连串的数字格外吸引眼球:2012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214.9亿元,可比增长10.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3亿元,同比增长18.3%,服务业投资128.3亿元,同比增长21.7%。
在过去的一年,作为一个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部门,市发改局坚持务虚研究优先,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并牵头开展对产业发展、环境资源、社会事业等20多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论证评审和审批发布工作。
强投入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12年,市发改局牵头开展“联项目、强投入、增后劲”活动,通过完善半月通报制度等“十大创新举措”,切实增强项目推进力度。去年我市221个“项目攻坚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0.7亿元,完成计划的105.4%,其中38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4亿元,完成计划的114.3%。
作为强投入的重头戏,市发改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随着“平安”和“雅达”两大服务业项目的引进,我市掀起了一股“浙商回归”的热潮,不少服务业投资者都将目光瞄准了桐乡这块富饶的土地。
市发改局及时抓住时机,不断创新“浙商回归”项目推进政策机制,增强投资管理。2012年,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02个,到位资金28.17亿元,完成目标的206.51%,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个、央企项目2个。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应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对此,市发改局去年出台了年度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实现“个转企”90家,培育限上企业119家,分离发展服务业29家。乌镇国际旅游区、濮院毛针织服装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分别被列为省级、嘉兴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此外,市发改局指导全市重点平台做好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各重点平台集约集聚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循环办统领作用,出台了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等政策规划,3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个项目列入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投资计划,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普及率稳步增长。
不同于过去有土地却没有项目,近年来土地要素的制约日趋明显,不少投资者手里拿着项目却苦于没有土地。市发改局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快“退二进三”的进程。2012年,全市腾退20家企业土地609亩。
除了土地之外,资金要素也是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市发改局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帮助35家服务业企业(项目)达成授信额度13.6亿元。
在体制改革工作上,我市一直走在全省的前沿,特别是去年,市发改局对于重点领域的改革成果十分显著,制定了年度全市体制改革要点,8家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成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样板。同时,加速推进崇福小城市建设,制定出台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市级部门机构延伸等配套措施基本落实。
物价与市民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强化物价管理,能够普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过去一年,市发改局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价格信息。通过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和学校等收费管理,组织召开出租车收费等价格听证会,扎实推进涉企收费清理整顿工作。并且开展了价格服务进小微企业活动,强化价格检查,坚决查处各类收费违法案件。
此外,积极推进春晖路小学、濮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社会事业项目121项,完成投资26.1亿元,完成计划的103.2%。加快农村保险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保险内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150.9万元,同比增长27.3%;赔偿金额751万元,同比增长32.8%。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