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创新强市”的战略,科技工作亮点频现。
“无限新能源”创意基金启动资料图片

“吉高实业”工人正在检查新引进的生产线 今日桐乡记者 岑军 摄

“德美彩印”技术人员正在安装新设备 今日桐乡记者 岑军 摄
桐昆集团投资的恒通三期项目正在进行施工 今日桐乡记者 岑军 摄
科技合作:助企业谋新篇
浙江无限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直走的是一条自我创新、转型升级的道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产品除了有过硬的质量外,还需要有让人产生购买欲的外表。虽然在和设计公司的合作中,产品外形在不断改变,但是设计思路却陷入了困局,要突破——难!
市科技局及时向“无限新能源”抛出了橄榄枝。刚刚落户桐乡的浙江传媒学院以及背后的浙江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联合设计·创意与管理中心成为“无限新能源”新的合作伙伴。
不负众望,一款款兼具时尚与中国元素的仪器表盘设计在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中诞生。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这样的合作为企业打开了另一条逐鹿市场的路。
如今,在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我市多家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开展深入合作,合作涵盖技术领域突破、工业设计突破等多方面。
此外,企业也通过各类科技创新载体,谋篇布局,为自身的发展拓展道路。可以这么说,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去年我市新建了新凤鸣集团—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东华—新凤鸣低碳环保中心、中辉皮草—陕西科技大学皮草研究院、东华—飞虎科技研发中心等5家科学创新载体。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联合大院名校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44家。
创新主体:调结构助转型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一直是市科技局的重点工作。从去年年初开始,经过多方排摸,我市“十二五”高企后备企业库已完成建设,如今已经形成了“备选企业90家,培育企业60家,优先企业20家”的梯度培育格局。
“我们针对备选企业实行前期整体培训和后期一对一的辅导,进行梯队培育。”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加大力度,我市还通过引项目促转型,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据统计,2012年全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
强化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壮大创新主体的重要举措。
濮院的320创意广场和位于崇福的“浙江省嘉兴皮毛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去年相继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我市也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县市。
毛衫、皮草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的完善也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而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则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市新增省级研发中心两家、省级企业研究院一家。值得一提的是新东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列为我市首家省计划培育单位。
科技工作:“质”与“量”同升
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加深,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专利申请的队伍中。据统计,去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2924件,同比增长41.7%,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同比增长65.9%;专利授权量2353件,同比增长92.9%,其中发明专利97件,同比增长38.6%。
在量增加的同时,质也在逐年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专利申请领域也从原来的食品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机械制造、新材料、光电通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专利数量那么简单,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最为敏感,也是让“专利”成为“生产力”再转化为“盈利力”的主导力量。
“这几年,我们带着专利政策进镇入企,奖励优秀、鼓励创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各镇(街道)为了鼓励企业加入到专利申请队伍,纷纷出台奖励办法,全市形成了科研攻关、政府奖励、企业获利的知识产权创新格局。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和紧张施工,桐乡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建成后可同时入驻孵化企业200家。今年要继续狠抓质量和安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并启用科技创业园,将科技创业园区打造成为集孵化功能、加速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如今,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不仅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更成为企业克难攻坚,困境中谋发展的重要引擎。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