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欠了陌生人一元钱,你会怎么办?是选择不了了之,还是选择下次遇见的时候再还?桐乡有位胡老伯,买菜时由于没零钱欠了菜农一元钱,之后他到处打听对方消息,希望能尽快把钱还给他。11月20日下午,胡老伯终于在市第一医院见到了菜农,不仅还上了一元“欠款”,还给菜农重病中的妻子送去了200元医疗费。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胡老伯表示:“这不只是一元钱,它关系到诚信。”(11月23日《南湖晚报》)
从“诚信中学生”徐砺寒到“信义老板”马玉剑……近段时间,有关“诚信”的感动事特别多。平心而论,与徐砺寒撞坏宝马车留下“联系纸条”欲赔偿和马玉剑身患癌症却坚持为顾客退卡等“壮举”比起来,胡老伯的“一元钱诚信”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多此一举”。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解读这“一元钱诚信”背后的意义与感动呢?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市场交易,还是社会领域的“陌生人交际”,都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基本原则——诚信。没有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培养互信、互助的和谐关系:没有诚信,政府就无法树立公信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法律及制度建设滞后缺失、“一切向钱看”思想甚嚣尘上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失德”、“失信”行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以至于“欠一元钱需不需要还”、“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等都成了各方争论不休的“严肃问题”。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没有内心对于诚信的执著坚守,胡老伯完全可以有别的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到许多借口。毕竟,一元钱不是什么大数目,说不定那位叫朱文顺的菜农自己都早已忘记,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到处奔波苦寻“债主”呢?至于那额外给的200元钱,就更超出了“欠债还钱”的范畴。更何况,这“赔本”的事连“吆喝”都没有赚到,反倒还被一些人怀疑为“动机不纯”。然而,在诚信缺失的当下,恰恰是这微不足道的“一元钱诚信”,凸显了胡老伯“出类拔萃”的美德,令人感动,更叫人感慨!
人无信不立。诚信之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十八大报告就郑重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想全社会都重诺守信,除了加紧体制建设,更关键的在于每位公民的“自我启蒙”和道德自律。要是哪一天“胡老伯们”不再成为典型了,相信这些“诚信标兵”一定会更加宽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