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来一趟桐乡,已成为香港客商陈熠堂的惯例,除了闻闻来自田间最纯粹的菊香,还要订购当年最好的杭白菊。
陈熠堂是香港陈贤记有限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有着60多年历史。主营业务就是从内地收购各种土特产,再搬上香港市民的餐桌,或者辗转卖到东南亚乃至欧美。桐乡杭白菊已成为这家贸易公司的招牌产品。
这次陈熠堂和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签订了350吨干菊的订单,这已是双方的第15次合作,合作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陈熠堂说,香港市民对于菊花的偏好不亚于任何茶点,只是饮用方式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发生了演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夏时节,香港主妇们会去药房,配上菊花、金银花、甘草等,回家熬成甘醇的凉茶。菊花演绎着那个时代香港的市井温情。
自从陈熠堂从桐乡买入农家自烘的饼花后,就开始加工成小包装出售。香港人爱买这样的茶,茶餐厅更爱用这样的茶招徕生意,夏季的饮品开始进入秋季,大肚茶壶里满溢出秋天的味道。
2001年,桐乡开始生产胎菊。两年后,陈熠堂把胎菊带到香港。“方便是方便了,不会喝得满嘴花瓣,但总少了些味道。”陈熠堂说,相比胎菊,香港人还是更偏爱香味浓郁的朵菊。
这次到桐乡,陈熠堂还带来了香港人的一个疑问。“香港人比较注重环保,并不喜欢小包装袋,我们想知道菊花茶喝完后,剩下的菊花是不是能直接吃掉,或者入菜。”为此,他专门咨询了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志安教授,王志安表示,虽然没有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但食用应该没有大问题。
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山寨时代,陈熠堂完全可以有更商业化的选择。像苏北菊、湖北菊等白菊价格相对实惠,是杭白菊不错的替代品。但陈熠堂从没考虑过,在他看来,杭白菊不仅在花瓣数目、香味上有别于外地白菊,更因对杭白菊那种固有的偏好早已融入香港人绵延的情愫中。
为了让更多香港人知道杭白菊的故乡是桐乡,陈熠堂的小袋杭白菊标牌上的“桐乡特产”赫然在目。和陈熠堂一样,奔走在桐乡和香港的客商还有不少,粗略估算,香港人一年起码要消费掉800吨干杭白菊。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