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淳安县临崎镇的方爱娟向工作的五金厂里递交了一个月的请假条,因为这个月她有更大的“事业”要做。
载了48名淳安妇女的大巴车沿着山路,驶向桐乡,这是方爱娟第5年踏上这条熟悉的路。
在梧桐街道同心村的菊地里, 方爱娟和姐妹们巧手如花,一朵朵胎菊跳入背后的竹筐。在她们眼里,这菊蕾分明是家乡茶园中第一场春雨后的嫩茶尖。
“采茶和采菊原理差不多,就挑中间最小的采。”一天下来,30公斤的采摘量,方爱娟轻轻松松,毫不逊色本地老菊农。
老板对于掐算经济成本总是无师自通。当衡明菊业的朱卫明从卖菊的老农口中知道,这两天采菊短工已涨到每工120元至130元,包月长工也差不多近百元时,有些暗自庆幸。
一次到淳安偶然的购茶经历,让朱卫明把一年中最闲的采茶女拉到桐乡采菊。工作25天左右,忙时采菊空时蒸菊,厂里安排吃喝住宿。
愉快的合作让双方把尝试变成每年的约定。现在,一到菊遍田野时,淳安县临崎镇和文昌镇闲赋在家的农村妇女几乎倾巢出动,到桐乡“走穴”采菊。
对于待遇,方爱娟和朱卫明都讳莫如深。“如果不好,不会连着5年请假过来了。” 方爱娟说。
朱卫明笑道:“算上各种成本,肯定比请本地工划算。”在桐乡本地打农工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而这批淳安妇女多为三四十岁,手脚快。
于是,今年在桐乡众多杭白菊基地里,早出晚归的湖州阿婆团成为一支新生力量。每天早上5时半,停在湖州德清、练市乡间的各种大巴,开始了阿婆们新一天的双城生活。湖州虽不种菊,但与桐乡一村甚至一水之隔的阿婆对采菊早已耳濡目染。采完菊,晚上5时回家正好赶上做饭的时间。
朱卫明给基地50个德清阿婆开出的日工资是70元,虽比市场上的散工便宜,但阿婆们乐得其所:“每天车子接送,还包一顿中饭,划算的。”
大巴每天在两个城市往返。在阿婆眼里,这样乐呵呵出门,热闹闹采菊,赚多少钱或许真不那么重要了。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