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报道了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本学期起将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35分钟的消息。其实,类似的做法,市茅盾实验小学早在2008年就开始试行,而上海、杭州也早有探索。减少5分钟,其实是教学改革的成果。
茅小实践:引入特色教育
据了解,茅小实施的是“25+10”的课堂结构,新授知识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确保学生至少有10分钟的作业时间,当堂反馈教学效果,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该校教导主任夏学仙告诉记者,一节课缩短5分钟,一天多出来这一节可以增加本校的特色教育,比如一二年级引进了牛津英语。学校还组建了铜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合唱等多个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一样乐器。
各地实践:增加学生自主时间
记者了解到,这一做法,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学校也早在探索。杭州娃哈哈小学在上、下午都会有30分钟的大课间,让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下午3点开始,则是20分钟的整理课,孩子们可以回顾一天的学习。3点半放学后还有“艺术一小时”,可参加社团活动。
而上海市从2004年起,就将小学生每节课的上课时间缩短5分钟。与此同时,所有的学校取消早自修,相应推迟学生到学校的时间,让孩子早上多睡半小时。
教育部门:关键在于教学改革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作为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的一项内容,“课堂时间缩短5分钟”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推广的计划。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钟林告诉记者,这样的举措能够实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与市茅盾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先是分不开的,并不是每所小学都适合。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