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一位教师的节日烦恼

 

插图 李莉莉 绘

 

       近日,我们《茶馆》栏目组收到了读者郭艳的来信,郭艳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某校区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多年班主任。郭艳在信中说,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教师节近在眼前。对于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节日,郭艳却一点也不快乐,甚至很害怕,很纠结。她在信中这样写道:“礼品一概拒收,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照单全收心里又过意不去,真是左右为难。更令人忧虑的是,如今的送礼攀比之风日盛,你送小礼物,我送大礼品;你请‘家常便饭’,我请‘山珍海味’,把尊师的意义搞得变了味。”于是,本期茶馆,我们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沈剑慧


       嘉宾:


       桐乡一中教师 章超(化名)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郭艳(化名)


       学生家长 黄国安


       浙江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董靓靓

 

       教师节送礼陷入怪圈


  主持人: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老师该不该收,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问题。也就是说,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以强求划一的问题。


  “对,有人认为,送礼和受礼是双方的事情,家长和老师有一方坚决不送或有一方坚决拒收,庸俗之风就不可能泛滥起来。这话没错。可放到现实生活中,能办到吗?我绝不是没有觉悟,也不是认可不良风气蔓延,而是想说,给老师送礼之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有着很深的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原因。不把这个问题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来讨论,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如果社会不良风气得不到遏制,想让家长不送礼、教师不收礼恐怕也很难。说句实在话,老师也不是圣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吃个饭,收点小礼,似乎很平常。”郭艳接过主持人的话题,第一个发言。
 

  “送礼,原本是一种情感表达。在亲朋好友之间,礼物就像一个盛装情感的器皿,表达的是一种亲情和友情。如果没有这个容器,这情感就无法传递、感受和保存。正是由于礼物的这种表意功能,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重要的不是容器本身,而是容器中的内容。因此,人们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黄国安接过郭艳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说:


  “我认为,这种情感表达,也适用于师生之间。教师节到了,学生要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给老师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一朵鲜艳的小花、一句感恩知心的话语,礼虽轻但情意重。正如请医生看病不送点红包不塌实一样,一些家长给老师送礼,也是为了借此机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拜托老师多加管教。从这个角度看也不为过。问题是,现在给老师送礼进入了一个怪圈。”
 

  “嗯,每年的教师节给老师送礼之风都有愈演愈烈之势。网上‘晾晒’的礼品不是花样百出嘛!许多家长大方地晾晒自己准备送出的礼品清单:面包券、超市卡、交通卡、美容卡、购物卡,可谓应有尽有,有的家长甚至直接用信封装现金送礼。我听说上海有个别家长,在送给老师的礼品清单中甚至出现了‘韩国游’,真是不能不让人瞠目结舌。”董靓靓说道。


  “不可否认,送礼在情感表达上,如果过分地外在化、物质化,情感的性质和程度也会从礼物的贵重程度、稀有程度等方面表达出来。但过分强调礼物的贵重,甚至用市场价值的心态去衡量,那么,就不大会以心来体会礼物的情感价值,还有可能忽略或错解情感,把送礼看成是‘有求于人’的情外之物。其实,一些学生家长动辄给老师送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礼物,或请老师吃饭,或资助老师旅游,目的就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些‘关照’。事实上,这样的‘关照’成了老师对家长和学生送礼的一种‘回报’。那么,这种送礼的味道就变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关注的不是给不给老师送礼,而是为什么送?为什么送礼成风且越来越疯狂? ”章超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师生关系在悄然间发生颠倒


  主持人:有这样一则报道,郴州某学校的一个学生因为没穿校服又不服老师管,引发了师生冲突,又变成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直接冲突。而之后,在学校和教育局的处理中,老师认为不公而用刀划伤了自己的手臂。这位老师感慨,10年前家长只会配合老师一起把学生管好,而现在老师都不敢管孩子了。


  “是的,我也看到过这个新闻,虽然,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发生改变的原因和改变的起始时间,但我们很多老师都说自己明显感觉到,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师生关系似乎发生了颠倒。”章超说,“以前是老师主导,就算有错,学生也很难有地方申诉,这是不对的。但经过这些年的纠正,学生变成主导了,不能和学生有任何纠纷,不然都是老师的错。但这是不是矫枉过正了?”


  章老师在桐乡一中教语文,已有20多年的教龄。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在媒体和公众的眼中,教师的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对老师的态度是普遍信任的。而现在,“大家把对教育现状的不满全都发泄在了老师身上”。


  “没错,这种师生关系颠倒后,我们老师不但不敢说重话,相反,还要取悦学生。”郭艳很无奈地表示,“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决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并保护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坚决反对体罚学生、歧视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把握的道德底线与职业准则。可现实的情况是:因为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学生与教师如果发生矛盾、纠纷,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不管事态怎么发展,也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教师的头上,指责教师违反师德。而对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报道也多是一边倒。而且一旦教师对学生有体罚、歧视等出格举动或者意向,各种指责马上就铺天盖地砸向教育与教师。让学校和教师对教育工作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郭艳一口气说了一大篇话。其实,这些在郭老师给我们的信中也提到了,她继续说道:


  “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愿意相信再调皮的孩子都可以教育好,也愿意相信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但教育不是万能的。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顽劣的学生,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教师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同为老师的章超深有同感,他说:“教师教育学生只能小心翼翼,甚至不能在学生面前说一句重话,否则将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学生肆无忌惮地违反纪律,甚至伤害教师的事情时有发生,然而教师对此无可奈何。现在有些教师不但不敢批评教育学生,还要想方设法取悦学生,以求保住饭碗。教师师道尊严正在不断受到挑战、不断后退。”


  对此,即将为人师表的董靓靓也说起自己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贴子:“上海一所知名度很高的重点中学,上课的老师对一名不停讲话的学生进行了批评,这个学生‘忽’地站起来,指着老师大声问: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还没有我一个月的零花钱多,你当这么个破老师有什么意思,还来管我?”董靓靓说,如果自己一毕业就碰上这样的学生,真是没辄了。

 

       最渴望礼物是得到尊重


  主持人:我记得郭艳老师在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特别打动我:身为教师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家长的礼物,而是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看到他们开心地追着你叫老师、老师。即使工作辛苦,腰酸腿疼,声音嘶哑,也无怨无悔。


  “是的,我想这是大部分老师都有的体会。作为一个老师,我承认,每个行业都有败类,老师也不例外,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好人是绝大多数的。作为老师,我们没什么钱,但是却被外界认为是高收入。看似清闲,每天只要上8个小时的班,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做12个小时的工作,还要被领导和学生评议等。”郭艳有些委屈地说,“我自己的孩子是送全托,因为实在没有时间管。教师节,我不稀罕有多少东西送给我们,但我们希望得到起码的尊重!”


  “其实,我觉得教师不大会主动向家长要求什么礼物。可是总有家长逢年过节会给你塞东西,而且都是你不经意的时候。”章超表示,这些家长都是偷偷摸摸地夹在什么卡片当中,事后退回去也要推让半天。“现在社会上总是说教师收礼,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是‘被收礼’!”


  “我记得我们大二那年教师节,学校开展了给老师送‘拥抱’的活动。一个热情的拥抱,一份知心的建议,一条真心的祝福短信,一句发至内心的问候。那天,我们老师一走进教室门,便传出震耳欲聋的祝福声,接着学生一个个地上前争先拥抱老师,接着把自己写在卡片上的建议送给了他。”董靓靓说起那年的教师节,还记忆犹新,“老师在被我们拥抱后笑逐颜开着说:‘我严格要求你们,以为你们一定不喜欢我,今天你们能主动拥抱我,我真的很意外,也很高兴,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教师节。’”
 

  “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调查,大概有50%的受访者认为,对老师表达谢意的恰当方式是打电话或者发短信;20%的人选择送贺卡或鲜花等礼物;20%的人选择当面表示谢意;只有10%的人选择送较贵重的礼物。由此可见,大多数人都认同以健康简单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黄国安认为,作为家长,在教师节,代表孩子对老师表示一下感谢也是应该的,但是互相间攀比的话,就失去送礼的原意了。


  “我现在不纠结了,打算开学后,在班里宣布,今年教师节给我们班的孩子提出“三个一”:给我一次干净的作业、一个真诚的眼神和一句真挚的祝福。


  “学校的老师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其中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要‘爱孩子’。虽然也有家长认为,送了礼感觉孩子能得到一点特殊待遇,但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多少好处。”身为年级组长的章超这样说道。

 

  主持人感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就是希望全社会能够形成“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良好氛围。对老师赠以重礼,有悖设立教师节的初衷,也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老师应当着眼于长远,为净化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纯净的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和老师理应坚守精神高地和职业操守,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20多年前的一个教师节,一位老师收到了学生们送的一个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根红烛,一旁的卡片上写着:“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您就像这支红烛,我们祝您教师节快乐!”老师的眼泪夺眶而出。时至今日,这位老师依然保留着那根蜡烛,这是她心中最珍贵的礼物。


  转眼2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礼物,依然会是教师节最美的风景。

 

       各方言论

 

  当下,教师收礼的情形已经复杂化,更甚的收礼行为是裹挟在关系、人脉甚至权力之间。一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官员家长办事,从而实现特权的“软着陆”,这无一不是瞄准了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之下形成的利益空当。——章超

 

  正是因为有家长开了头,这个本来不应该存在的现象才日益成为一种“正常”的行为。好像你不做都不正常了。校园本应该是一方净土,不应该让这种歪风邪气侵染到校园中来。——郭艳

 

  曾有家长说,在一些名校,你想请教师给自己的孩子做家教,都要找尽关系才能得到“门票”。某种意义上,这些教师是掌握了教育公权力的群体,在为一己私欲寻租。这种情况和普通的人情往来不可同日而语,除了需要制度进一步“升级”之外,必须回到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原点”。只有“出台制度”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两者双管齐下,“礼灾”才能有治愈的希望。——@教育专家

 

  当然,老师收礼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家长送礼之风。这也是一些家长为“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犯难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些老师,你送礼给他,他很开心,如果只探讨如何教育孩子,他就会不耐烦,和老师沟通时,老师就把孩子的不是数落一顿,让家长感觉抬不起头,就像自己犯了错误似的。要我说,教师也像任何一种职业一样存在着败类,这不是普遍现象。——@你是我的眼

 

  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加强自律。对于送礼的学生和没有送礼的学生,老师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如果老师过于计较学生礼物的轻重,对送没送礼的学生给予差别对待,既有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背离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心灵之约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重质量 增订单
    重质量 增订单
    重人才 强科技
    重人才 强科技
    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
    葡萄施肥
    葡萄施肥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