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连续作战,抢险在抗台一线。乌镇镇民兵应急分队的45名队员经受住了这次强台风“海葵”的考验,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这支主要由退伍兵组成的镇级抢险救灾分队成立才3个多月,队员们来自不同岗位,有的是村里的民兵连长,有的是景区保安,有的是厂里职工。平时很少聚在一起,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集结、待命、出险。
虽然日常训练都要牺牲休息时间,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一定危险,但是队员们都以能成为应急分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乌镇镇人武部副部长沈国伟告诉记者,要想加入这支队伍并不容易。“首先必须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退伍兵,思想和身体素质要好,工作要稳定,还得会一些基本的拳术。符合这几项基本条件后,还要经过村、镇两级挑选,尽可能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对于这样一支经过精挑细选的应急队伍来说,作用主要在哪里?沈国伟表示:“除了抢险救灾外,他们的职责还包括治安巡防、卫生长效管理等,涵盖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次抗台抢险对于他们便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演练,队伍整体的能力增强了不少。”
抢险时拉得出,顶得住,关键还在于平时艰苦的训练。擒拿格斗、群击拳、盾牌警棍操等,都是应急分队日常所要训练的基本项目。45个人分成4个班,每个班由一名班长负责拉练。曾在部队训练过新兵的施小明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平时的工作很忙,但他还是会抽出时间进行操练。用他的话说:“只要上了训练场,就要用当兵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
乌镇镇陈庄村的蒋小民不仅参加了镇里的民兵应急分队,作为村民兵连长的他,还把村里的22名基干民兵有效组织调动起来。清理卫生死角、参加排舞比赛、开展治安夜巡防,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村民们都说:“有他们帮我们守夜,村里小偷少了,日子过得安心多了。”
对于这支刚刚成立的队伍来说,要做的还有很多。沈国伟表示,考虑到队员们的工作流动性及年龄问题,镇里特别建立了后备库,每个村由民兵连长培养2到3人作为人才储备。“我们将在好中选优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沈国伟说。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