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域外媒体看桐乡 >省级媒体报道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越丰村的高铁印记

  桐乡高桥镇越丰村,这个有2900多人口的村子很普通,甚至有点闭塞。村民在家种地,或在附近的企业打工。但一切在两年前发生了改变,2010年10月,沪杭高铁正式通车,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宁静。

 

  沪杭高铁桐乡站,就建在村口。从此,越丰村的很多元素,都有意无意地被刻上了高铁印记,村民的生活、就业、前程和梦想,等等。

 

  沈利荣:20%的订单增长

 

  80多年前,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如此描述他从杭州坐火车去上海的经历:“自十点钟上车,在人丛中占了一席地,被搬到上海来,一连走了十四个钟头才到。”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开通,上海驶往杭州的首趟高铁列车到达杭州只用了39分钟。将近两年后,沪杭之间的班次更密了,约每小时发次车。

 

  这个时间在越丰村人沈利荣的眼中,经常是需要割裂开来看的。

 

  从桐乡站上车,到杭州是27分钟,到上海虹桥是31分钟。时间的两头挂着他的许多生意。

 

  沈利荣是桐乡澳华皮毛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02年,他接过了这家村办企业,做起了皮毛染色和毛革一体等服装原料的生意。

 

  于过去的交通状况,沈利荣深有体会。高桥被称为“桐乡的西伯利亚”,饭店下午四时就关门,根本找不到吃晚饭的地方。越丰村又位于桐乡的最南端,更加偏僻。1988年,砂石路才通到村里,3年之后换成了柏油马路。第2年,村里的皮革工业年产值从1988年的6000万元,一下子跃升至3.6亿元。交通的改善,让经济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腾飞。

 

  现在,沈利荣站在公司门口,就能看到高铁的高架桥,打开窗,甚至能听到“和谐号”开过时的声音。过去偏远地区的客户经常要通过邮寄色卡的方式来确定颜色,现在乘高铁来现场看样了。“公司距高铁车站800米,客户愿意,下了高铁,散散步就到公司了。”

 

  高铁开通后,“澳华”皮毛的订单量增加了20%。为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村里的小旅馆还特意去公安系统申请了涉外接待证件。

 

  客户来去方便,自己出行更方便。“以前坐飞机要去萧山机场,路上时间比较长,还要过路费。现在多了虹桥机场这个选择,班次多,折扣机票多,下了高铁直接无缝对接。”沈利荣讲起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约了几个在杭州的朋友去南山路吃饭。下午5时下班后,他和朋友同时出发。等沈利荣坐上高铁,再从城站转车到饭店时,刚过6时。他在店里等到7时,才等到那几个晚高峰堵了一路的杭州朋友。当晚,他又乘坐最晚的一班高铁回到家里:“一点都没耽误事”。

 

  沈菊芬:6小时到首都的憧憬

 

  在沪杭高铁开通前6天,越丰村同和桥村民小组的沈菊芬就已进驻车站,她是桐乡站的新一批安检人员。

 

  “高铁圆了桐乡人的百年梦想。”沈菊芬说,1905年,沪杭铁路筹建,原本规划由上海经嘉兴、桐乡直达杭州,但当时桐乡的乡绅认为铁路穿过农田、祖坟、村庄,会破坏风水,极力反对,因而沪杭铁路改由海宁通往杭州。

 

  沈菊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坐在电脑前面看监控,注意有没有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过去,她曾经在桐乡鞋业皮革城保安部坐了3年监控室,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要一个半小时,还是三班倒,有时候上完夜班回家,路上黑漆漆的一片,好几次差点摔倒。

 

  如今,沈菊芬的工作时间是“做二休二”。上班的时候,通常是5时30分起床,6时30分到岗,“晚上等到9时52分从厦门开往虹桥的那趟车开过,我们就可以下班了。”骑上7分钟的车,就能到家,更近也更安全。

 

  2010年,沈菊芬的儿子毕彬杰参加了高考。出分后,毕彬杰填报了北京化工学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2010年8月,高铁还没造好,沈菊芬买了一张T32从嘉兴发往北京的硬座票,毕彬杰半夜在嘉兴上了车,16个小时后,抵达北京。

 

  今年,即将大三的毕彬杰希望去报到时,可以在家门口坐上直通北京的G34,路程只需6个小时。

 

  从T32到G34,从16到6,这些看起来相差不大的数字,或许也是毕彬杰当初填写志愿时,坚定去北京的部分理由。

 

  沈春雷:村庄发展的N种猜想

 

  这两天,越丰村的村书记沈春雷很兴奋。8月底,一个投资170亿元的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就要启动,其中占一半面积的高桥区块,选址就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旁边。此外,乌镇旅游集团投资的接待中心也即将落户越丰村。

 

  “这些大项目能引进来,也是看中了我们越丰村的区位优势。”高铁站投入使用后,越丰村增加了许多公交班次,不光外出省时,到周边地区的交通也更为便捷。

 

  高铁带给村民的不只是出行便利。越丰村朱介门村民小组沈丽娟,她开的杂货店就在距离高铁站100多米的地方。为了凑热闹,她特意坐高铁去杭州玩了一趟。高铁开通后,许多赶车的人都会来店里买点吃的。眼下,她进货的品种越来越多。“我看车站附近小店生意都好得很,以后还有很多项目要过来,这里也许会是块黄金宝地呢。”

 

  一些有商业头脑的村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接轨高铁”。赵颜亚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建造时特意将底楼挑空,并在钢筋、水泥等用料上加足分量。“这底楼近200平方米面积,不管是用作厂房或民房出租,我都能多一笔租金收入。”

 

  赵颜亚早已得知高铁站附近成立了开发区:“今后落户企业多了,外来人口也会多起来,这房子不愁租不出去。”

 

  在越丰村,因为高铁桐乡站,未来待续的故事,越来越多。

 

  关洪:住上舒适气派的新房

 

  在70岁的老大爷关洪的眼里,高铁这个新奇事物和他最大的关联,是在房子上。

 

  2009年,关大爷得到消息,家里的房子就在高铁规划线路上,和他住在同条线上的几十户人家都要面临拆迁。

 

  关大爷家里有6口人,老伴杨菊仙已经72岁了,老两口在家里干不了什么重活,平时就管着两亩地,养点蚕。儿子和媳妇在高桥打工,孙子刚毕业,在桐乡市区一家建筑公司干活。

 

  2011年,关大爷一家搬进了一幢落地面积为160平方米的新房,高四层。由于房子建的早,拆迁拿到的30多万元补贴倒也基本够用,只是花了些装修费。11月,孙子关新良在新房里欢欢喜喜地娶了媳妇。新房里,只见大大的喜字还挂在一楼门堂正中,舍不得揭下来。

 

  关大爷和其他的37户高铁拆迁户一起住在规划中的“新丰小区”。这里的一幢幢小楼房都是统一设计的,红色的外墙,透明的尖顶,看起来很洋气。配套设施也十分齐全,空中没有明线。路灯、网线、电线等都埋在地下,设计规格很高。房前屋后都有一大片整齐的绿化带。整个小区看起来舒适又有档次。

 

  洋气不洋气,关大伯倒是不关心,只是觉得“好像住起来比以前要舒服”。杨大妈最高兴的是邻居多了,走动勤了,每天的生活也不再单调了:“以前住的地方旁边只有2户人家,现在30多户在一起,很热闹。”

 

  高铁刚开通的那天,老两口走了1公里路,跑去车站看热闹。“轰隆隆的一阵响,3秒钟就看不见了。”这是高铁给关大爷最真切的感受,“我只坐过绿皮火车,‘吭哧吭哧’跑不快。”过去,关大爷乘绿皮火车到过上海,最远去过苏州,杨大妈年轻的时候坐船到过普陀,连北京的样子也没见过。作为家里唯一乘过高铁的人,孙子关新良承诺找个机会带爷爷奶奶“坐坐高铁,见见世面”。

 

 

  下午时分,关洪和老伴在家门口晒芝麻。张潘丽摄

 

  接轨都市新生活

 

  关于地铁,他们说

 

  戴国强:在地铁站,人们行走匆匆;出了地铁站,都是高楼大厦。我对地铁的印象很好,以后我们村也会越来越有城市的味道。

 

  赵金明:我还从来没坐过地铁,从安徽来到这里后,杭州城里还没去过几趟。地铁开通后,我要带着老伴去西湖边走走,很方便的。

 

  张建英:听说以后在地铁旁会开出很多店面,希望我的小店也会有大变化。

 

  赵水传:我已经和孙子说好十月就要去坐地铁,我们先去武林广场转转,再去下沙的一个大型家居广场逛逛,地铁首先是方便了我们村民的交通,也会改变目前村子杂乱的面貌,会越来越好。

 

  王先良:地铁给这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配合地铁的开通,我们东湘已经定位发展服务业,主打购物和休闲。借用一下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地铁,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关于高铁,他们说

 

  沈利荣:从浦东坐地铁到虹桥要50分钟,从虹桥做高铁到越丰只要30分钟,这是真正的接轨。

 

  沈春雷:我的许多战友知道乌镇,但不知道桐乡,更不要说越丰村了。高铁通车后,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他们,越丰到了,就是桐乡到了,这里是我的家!

 

  沈月红:他们都说,吃过晚饭去上海外滩或者西湖边散散步都来得及呢。

 

  沈丽娟:我感觉高铁速度快,安全性高,未来选择这种方式出行的人应该会更多。希望路过桐乡的时候都来我这里歇歇脚。

 

  关洪:虽然票价有点高,但现在这么快就能到上海,这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陆遥 裘一佼 市委报道组 张潘丽 通讯员 陈凌锋 编辑: 朱勋一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保质量 抓进度
    保质量 抓进度
    打造新社区
    打造新社区
    重研发 增效益
    重研发 增效益
    清扫残枝落叶
    清扫残枝落叶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