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人文桐乡 >文学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一枚弥足珍贵的校徽

 

插图 今日桐乡记者 李莉莉 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桐乡还没有高中。学子们只能到嘉兴继续高中学业,家乡人称他们“旅外同学”。


  1956年,一批“旅外同学”高中毕业后无缘大学,回乡创办民办中学。我先后在梧桐和乌镇两所民办中学就读,完成初中学业。


  1958年1月,开办了三个学期的桐乡民办中学停办解散。2月,刚过15岁生日,我拿着“该生已达初二水平”的“学历证明”步行北上,直奔乌镇那所民办中学。


  乌镇民办中学起初在西栅石佛寺附近办学。我去时,学校已搬迁到乌将军庙,也就是茅盾笔下“唐代银杏宛在”那个地方。乌镇人也叫它“城隍庙”,那棵又粗又高的千年银杏就在校园内。有那张“学历证明”,我顺利插入了初二班。饱怀失学之憾的我,有学可上感到特别满足,有书可读觉得尤其幸福。虽然旧庙代校舍,教学设施简陋,但是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校风学风都很好。当时恰逢“大跃进”的年代,学校教育秩序井然,也组织师生参加社会活动,还轮流到北栅“钢铁基地”大办钢铁,为“小高炉”送炭添料,要“钢铁元帅升帐”……


  一个学期之后,初二班升为初三班,我被推选为班长。那时候,每学期都要评比“三好学生”,其中有一条是“工作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并能主动参与学校或班级的管理工作。我发现我们这所学校实际上没有一个规范的校名。社会上称我们“民办学堂”;教师们口称“乌镇三中”;有同学自嘲“城隍庙里”。我便向戴校长和教导处汝主任建议正式申报校名,并请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先生题写校名,制作校徽,使学校名正言顺,两位领导都同意了。当时,崇德县尚未并入桐乡县,公办的乌镇中学尚称“桐乡二中”,经商议权衡,我校决定定名“乌镇初中”。戴校长请汝主任负责申报工作并与茅盾先生联系。


  汝主任给茅盾先生的请求信写得真实而诚恳。信一寄出,全校师生立即掀起了一个赶超“二中”的热潮,做到“读书学习、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三不误。”但师生们心里多少有点忐忑:百忙之中的茅盾先生,会不会为一所毫不起眼的民办中学提毫蘸墨呢?


  没想到,不久,茅盾先生就寄来了“乌镇初中”手迹,师生们欢呼雀跃!学校马上派人到杭州浇制校徽。学生们胸挂白底红字银边校徽;教职工用红底黄字白边徽。查《桐乡县志》,1971年在乌镇席行街创办了一所公办乌镇初中,是12年之后的另外一回事。
 

  1959年夏,我们乌镇初中首届毕业班有56人通过毕业考试顺利毕业,其中47人考入各级各类中等学校。这枚弥足珍贵的初中校徽,陪伴我进入高中读完大学,一直珍藏到如今。它是茅盾先生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见证。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丁伯良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我们的队伍有力量
    我们的队伍有力量
    减能增效
    减能增效
    三人玩转篮球
    三人玩转篮球
    补铁锅六十年
    补铁锅六十年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