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1400多名外地学生吃得满意,学校动足了脑筋——
凤鸣天女中心小学凤凰路校区(以下简称凤凰校区)有1400多名新居民学生和200多名当地学生,为了尽量尊重这些孩子的饮食习惯,学校想了很多点子,比如菜里如何放辣,将炒三丝改造成鱼香肉丝……学校的这些尝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辣椒,多一分重少一分轻
5月25日,同学们中午的主菜是红烧鸭肉,从食堂的剩菜量来看,同学的满意度较高。
凤凰校区总务处负责食堂管理的陈寿荣老师说:“现在,食堂烧的菜同学们基本都爱吃。”能达到这个效果,学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探索和尝试。
该校有1400多名新居民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本地学生截然不同。
一年前,陈老师发现,每次午饭过后,按学生饭量配给的菜总会剩下很多。了解后发现,很多外地学生都自己带来放了辣椒的菜,但一早带来的菜,放到中午都凉了。
陈老师想,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为了兼顾学校200多位本地学生的口味,陈老师和学校膳管会的其他老师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菜的口味,但加辣的进度必须慢慢来。
首先,陈老师在一周中选一个菜,加入微量辣椒,从当天的情况看,外地学生的食欲有所增加。接下来,膳管会请各班班主任对本地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意想不到,他们也觉得菜比原来好吃了。的确,从餐饮学来说,适量的辣椒能提升菜的口感。
第二周,菜中的辣椒稍作增加,反映良好;第三周、第四周,食堂每次都稍微增辣,直到第五周,有本地学生反映,菜偏辣了,就这样,第四周的放辣量被确定为标准量。
一周一个辣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学校还想了其他点子。不辣的土豆烧鸡本地学生爱吃,外地学生不爱吃。于是,食堂开创性地在这个菜中放入了一些咖喱,咖喱可以增加菜肴的粘稠度,适合孩子的口味,果然,放了咖喱后学生们都爱吃了。
取经,取来了学生的饭量
春笋烧肉、肉末蒸蛋、什锦炒饭……学生对这些菜的满意度是多少,甚至哪些学生爱吃哪些菜,老师们都很清楚。
每天中午,陈老师都会到班级里看看,听听学生对菜肴的评价;每周五,班主任老师会在下课后问问同学,这个礼拜哪个菜好吃,记录下来后上报;每过一段时间,学校会抽取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让同学们给每个菜打分。
通过调研发现,外地学生不喜欢吃甜的菜,不喜欢吃豆制品,根据这些第一手的材料,膳管会进行研究,改造或创新出学生爱吃的新菜。
本地家常菜中有一道菜叫“炒三丝”,将薄香干丝、肉丝、笋丝(过了春季,会把笋换成香菇)清炒,这道菜总是提不起外地学生的食欲。一位四川来的同学说,他老家有一道类似的菜,口味比这重。
陈老师心想,这位学生说的,应该就是著名川菜“鱼香肉丝”。根据网上的做法,食堂烧了几次,让老师们试吃,老师觉得不太好吃。陈寿荣又去向专业厨师请教,原来鱼香肉丝中还要放一种重要调料——郫县豆瓣酱。果不其然,放入了豆瓣酱的“鱼香肉丝”,外地学生都说好吃,本地学生也“爱不释口”。
有时候,取经也必不可少。北港小学食堂有一道“名菜”,叫“阳光八宝饭”,其实是一种加入了很多配料的什锦炒饭,在我市教育界食堂很有口碑,陈老师想要去学一学。
陈老师先去北港小学尝了尝,确实很好吃,炒饭里面有豌豆、笋和肉肠。回来后,陈老师召集了学校所有的厨师,照葫芦画瓢,集体研究烹饪方案,但连烧了两次,都不理想。陈老师只能再次向北港小学求教,原来,秘诀是要在粳米里放1/4的糯米,这样口感才好。
同学们第一次吃什锦炒饭那天,就餐场面异常火爆,大家饭量也大增,陈老师做了统计,平时学生的平均饭量是2两米,那天的平均饭量是2.7两米。
成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对于市内的学校,凤凰校区每个学生的伙食标准相对较低,如何在口味、营养、经费之间实现平衡,这需要精打细算,需要生活的智慧,更需要劳力的付出。
每隔两周,同学们都能吃到他们最喜欢的什锦炒饭,配饭的春笋榨菜肉丝汤既营养又好喝,同学们也很喜欢。但是这种汤食材偏贵,长此以往,费用会超标。有人提出换汤,把汤换成便宜的紫菜汤或冬瓜汤。陈老师问了一个班39名同学,有7名学生明确表示不爱喝紫菜汤和冬瓜汤,考虑再三,他还是拒绝了换汤的建议。
成本超支的漏洞可以从其他地方补过来,学校成立了市场摸价小组,每周一次,对供货商提供的菜价进行核实,比较他们的价格和质量。
膳管会还有一套好方法:反季节的蔬菜不吃,既贵又不营养;营养和口味要相得益彰,由营养师严格把关,遴选营养实惠的蔬菜;根据学生喜欢煲类菜肴的特点,通过改进厨师的技艺,将实惠菜进行合理搭配,把普通菜烧出好味道……
陈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吃的春笋,都是食堂职工一棵棵手剥的,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这样做,可以省去买净菜的人工费;且因为食堂需求量大,也不可能在菜场买到当天剥好的春笋。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