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医医院外科二病区有一位有名的“造口”处理专家,她就是护士长沈娟芬。处理“造口”是一门难度颇高的技术活。去年秋天,58岁的赵引仙(化名)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来到市中医医院外科二病区接受治疗。手术以后,她的直肠被切掉了很大一部分。恢复期间,她需要通过结肠造口来生活。
所谓结肠造口就是外科医生为了治疗直肠癌等肠道疾病而在病人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造口被用来代替肛门进行排便。因此,开了结肠造口以后,赵引仙的生活就特别不便。幸好,每天为她护理造口的就是沈娟芬。
“刚开始,因为不适应,我们常常隔一天或者两天就要给她换一次造口。”沈娟芬说,由于造口需要代替肛门让病人进行排便,而腹壁的皮肤又往往很嫩,皮肤常常受不了高碱性的粪便而产生皮炎。
开了造口以后,赵引仙和别的病人一样,都因为这些而痛苦不已。造口不仅常常使皮肤发炎,还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恶臭。作为她的造口护理师,巡房、送药、打点滴,沈娟芬几乎时时都在关注着她造口的情况。每次更换造口,或是选择口服药物时,沈娟芬都会非常谨慎,尽量不让她感受到不必要的痛苦。
说起换造口,沈娟芬告诉记者,没有一定的专业方法和技术,还真不能揽这个活。为此,她专门去杭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过造口治疗的课程。“更换造口这个活,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沈娟芬说,在美国,新兴职业——造口治疗师的执照是非常难考的,要求很高。
每次给赵引仙换造口,沈娟芬都要经过五道至六道工序,花费大约半个多小时。先要用生理盐水把大便、粪渍清洗干净,接着细致地涂上造口护肤粉,然后用上皮肤保护膜,再在皮肤溃烂处贴上皮肤保护贴,最难的是根据造口的形态剪好造口袋,最后贴上造口袋。
沈娟芬每次都要一边做一边跟赵引仙交流,随时都要顾及到她的感受。要是她突然有什么不适,沈娟芬要及时作出调整,让她感觉舒适。“推己及人,如果自己生病了总希望得到帮助。”沈娟芬说,自己常常要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恶臭,给她护理。
平时,沈娟芬还要增强她对抗疾病的信心,时常要给她进行心理护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赵引仙终于出院了。但是因为肠道仍没有长好,沈娟芬还需要连续几个月上门替她护理。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