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刘力伟到我市的海宁、桐乡视察工作,在实地考察了桐乡市凤凰社区警务室工作后,对桐乡市公安局聘请老民警担任社区警务指导员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刘力伟指出,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老民警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优势,开展传帮带,提高广大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09年4月7日,桐乡市公安局向第一批16位“老民警”颁发聘书,聘请他们担任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老民警”,即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民警。桐乡市公安局按照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聘任,分配到各派出所担任社区(驻村)警务站(室)警务工作指导员,聘期为3年。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制度的推出,这在全国开先河。
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的进程中,桐乡市公安局本着精简机关警力,将有着过硬群众工作经验的老民警选配到社区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并将身体健康、基层公安工作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和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作为选配的硬指标,从中选取优秀的民警担任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
同时,结合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明确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负责指导所在警务室工作人员扎实有效履行人口管理、治安管理、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五大职责,贯彻“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真正沉到基层、沉到社区、沉到群众中,并最大程度地激活“邻里守望”、“联防巡逻”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的治安管理资源。
3年来,桐乡市公安局结合社区警务工作实际,按照新居民的数量和治安复杂程度,已先后分4批推出了34个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岗位,截至今年4月,经过四轮选聘,共聘任了26名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
2009年,58岁的徐剑坤被聘任为学前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之前他是桐乡市公安局后勤科民警,也是第一批16名指导员中岁数最大的一位。老徐是个热心人,同事们昵称他为“徐老大”。来到学前社区后,他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宣传防范、调解矛盾、服务群众,老徐干得有声有色。
别看他岁数大了,但老徐肯动脑筋工作还挺有创新意识,担任指导员不久,他发现社区人员密集度高,而整个社区消防栓只有一个,定点消防设施也只有14个,而且居民区停车位有限,很多私家车往往停在路边,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在老徐的策划和组织下,学前社区成立了一个由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物业、巡防队员组成的桐乡市第一个社区义务消防队。2010年上半年,在他的带动下,“光大城市花园”小区还建立了一支“退休女教师巡逻队”,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今年54岁的沈学松,3年前从桐乡市看守所教导员职位上退下来,通过竞聘当上了凤凰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他很快转变角色融入到社区中,与居民群众打成一片。凤凰社区位于桐乡市振东新区,这里有5个商业市场和10个物业小区,是桐乡拥有市场和物业小区最多的社区。针对市场和物业小区盗窃案多发的情况,老沈通过多方协调成立了“社区治安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治安流动红旗”,还建立健全了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了凤凰社区的治安状况,案件下降率达到了50%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而这几年,老沈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平时有事没事总要到社区各个地方去走走看看,居民们亲切地说:“见到老沈,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感觉很安全。”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大发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陆进泉揉揉酸痛的肩膀,翻开日记本开始记录自己一整天的工作情况:“上午,在社区巡逻,发现两名年轻人见了我转身就跑……”和老陆一样,担任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的老民警们,人手一本《社区民警工作日记》,都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习惯。记日记,成了每个指导员每天的“必修课”。社区指导员是一个新生事物,老民警都在摸索着各自的工作方法。从局里到社区,他们的工作没有因为岗位的变化而懈怠。翻看每一名社区指导员的日记本,里面都密密麻麻记录了他们每天的工作情况。
“熟悉是基础,发案少是指标,信息是指导,满意是目的。”陆进泉在日记的第一页这样写道。于是,巡逻、解决纠纷、为民解困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前不久,大发社区居民反映,有人上门询问居民的身份证和住房面积,许多不明就里的居民都把信息告诉了这些陌生人。陆进泉认为事有蹊跷,不得不防,遂制作了警示通知,贴到居民楼楼道里,提醒居民注意防范。
3年来,26位社区警务工作指导员中,有两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人被评为嘉兴市“社区警务之星”,15人被桐乡市公安局评为“优秀指导员”。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