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世界怎么样?这几年,通过大大小小的农展会,张永根时刻感知着市场的风吹草动,不过到广交会却是头一次。一次广交会之行,让他看到董家茭白除了卖鲜货,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们。
作为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代表着产品进出口的风向标。5月3日,我市组织了一批中小微企业主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观展调研。站在观展团中,张永根显得有些特别,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种植大户,代表的是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市外贸出口的薄弱环节,除了杭白菊有少量出口,鲜活农产品出口几乎是一片空白。”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张海明说,当他们了解到董家茭白希望能“走出去”,就帮张永根安排了这次广交会之行,“希望他能从广交会上带点灵感回来。”
热闹的展会上,各种新奇而又精巧的家纺制品、工艺产品都不足以吸引张永根的目光,他最关心的还是参展的各种农产品。
“逛了几圈,发现很少有鲜活农产品。”张永根有些纳闷。
市商务局的副局长郭术艳告诉张永根,广交会是以订单对接为主,适销对路的深加工农产品更能赢得外商的青睐。
从广州回来后,“深加工”这几个字一直徘徊在张永根脑海中。“其实茭白深加工我们试过不少,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六七年前,乌镇一家菜厂想和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一起开发茭白深加工,把鲜茭白切丝切片烧熟,再真空包装好,但一算成本,这家菜厂退出了。
2009年,合作社委托高桥一家脱水蔬菜企业制脱水茭白。当年这种新开发的产品就和鲜茭白同时出现在了省农博会的舞台上,不过买者寥寥。两年后,这个产品也没了下文。
海宁斜桥一家菜厂希望将茭白也制成腌制品,出口日本。但腌制成本高于普通榨菜5倍,也让菜厂打了退堂鼓。
“关键是成本太高,难以打开市场。”张永根说,按照人们饮食习惯,食鲜茭白更受人喜欢。而且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现在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鲜茭白,茭白深加工如果没做出一点特色,很难迎合消费者刁钻的口味。
由于这几年董家茭白一直卖得风生水起,深加工的计划被搁浅了。广交会一行,让张永根的激情重新被点燃。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董家茭白向产业纵深发展的必然。”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仅以合作社的能力,做深加工肯定有难度。” 张永根认为还是要通过政府牵头,加快和科技院校或大型农业企业的合作。
现在合作社正在探索解决半成品茭白的保鲜。“把剥好处理干净的茭白真空包装好,通过合适的方式延长其保鲜时间。” 张永根说,这样又能为茭白销售打开一条新路子。
虽然董家茭白深加工还在探索中,不过张永根想把茭白卖到香港这件事却有了眉目。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