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投入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近日,桐乡市出台《桐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全面绩效评价管理,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绩效差劣的项目将被停止资金支持、限制项目申报。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类似的尝试市本级、海宁等地也在陆续推进,随着各地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一个涵盖嘉兴各县(市、区)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正日渐完善。
今天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全国各地纷纷打出了科技强省、科技兴市的旗号,不惜巨资投入科技项目。我们在为决策者的胆识和手笔叫好的同时,一个问题不期然浮出水面,即怎样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使科技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比例?
就此问题而论,其首要者,是保证巨额投入不被虚掷和浪费。从近年来国内媒体曝光的事件看,一些省市投入巨大的科技项目中,不乏权力寻租等腐败蛀虫的身影,导致项目事倍功半。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相对于民生项目、政府工程,科技项目从投入到产出要经过课题申报、评审、经费管理、课题执行和成果评价等诸多环节,研发周期少则三五年,更易产生经费过度集中、浪费等问题。
科技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能否更好地转化成生产力。而确保每笔资金都用在该用的地方,需要政府部门改变重投入、轻效益的观念,以未雨绸缪的意识建立起绩效评价制度,对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测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监督真正落实。
根据桐乡新近出台的管理办法,当地科技部门可直接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从技术、管理、业务和财务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形成书面的绩效评价报告。更为重要的是,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绩效优良,优先支持;否则,停止资金支持、限制项目申报,由此杜绝腐败滋生和高投入、铺摊子的低效益投入。
我们期待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出现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用制度保证公共财政“好钢用在刀刃上”。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