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生态化整治 让河道“自由呼吸”

  河道整治是改善农村河道环境的重要环节,曾几何时,硬化河道、河岸和截弯取直的做法比比皆是。但实践证明,给河道穿上了水泥的“外衣”,不仅不利于改善水体环境,反而把有生命的河流变成了窒息的水泥池塘。

 

  生态河道换新颜


  北接澜溪塘,南至京杭运河,沿线流经乌镇、濮院两镇的9个行政村,防洪保护区面积67.8km2的北永兴港,以削刀桥为界,桥南桥北两种不同的护岸建设,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站在桥上向下看,桥北,水泥块石砌成的护岸光滑整齐,陡坡上没有任何植被;而桥南,护岸采用无砂生态砼,较好地实现了水体与护岸之间水、气的畅通自由交换。堤防坡度平缓,乔灌草等各类植物群落点缀其中,并且每隔几米还设置了一个小台阶。


  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了乌镇镇五星村农民蒋爱英在桥南摸螺蛳。“别看那边的护岸光滑好看,但护岸高而且没有台阶,不方便附近村民取水;这边就不同了,人性化的设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还经常看到有鱼虾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可以想象,这边的水环境要比那边的好。”指着两边的护岸,蒋爱英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生态河道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年的河道整治越来越让我们看到,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坚固了,但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且造价也相对高昂。


  由此可见,对河道的治理开发,不管是在旧区还是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确保泄洪排涝、蓄水功能实现的同时,让河道具有更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回归自然的特色景观,是河道整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以前在农村,往往存在刻意模仿城市绿化,过分强调绿化的园林化、人工化的问题,使河道失去自然河岸的原有风格,与现代回归自然的趋势不太契合。这类现象也使绿化建设成本、维护成本过高,将相对有限的资金严重浪费。”市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主任胡献明告诉记者。


  因此,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生态治水”理念,因地制宜大量运用鱼巢、生态窝、树桩等修筑生态型护岸,给鱼虾筑巢安家的同时,也降低了河道整治成本。除了做好生态护岸外,记者获悉,我市“十二五”河道综合整治措施还包括河道疏浚、河道拓宽、水系沟通、亮点景观等工程,将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定为总目标,期望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改善水质、提升人居环境,为我市创建旅游休闲城市打下基础。

 

  要还自然于河道


  “河道治理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生态。”日前,市委书记卢跃东在龙翔街道调研时曾强调,农村河道整治要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力求达到生态最大化。


  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我市要建设“宜居水乡”的重要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让水乡的水变得更清澈,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重建自然型河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大力提倡崇尚自然、重塑生态河道。当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越来越多的河岸护岸工程建设中被要求,做到了既要满足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
 

  在生态护岸建设中要尽快地融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要用生态的手段来解决生态的问题,在护岸的建设当中要切实落实和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理念。在推广生态护岸技术的过程中,使得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之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经济—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健康发展。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朱跃红 沈明敏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野饭香 同窗情
    野饭香 同窗情
    建筑行业作奉献
    建筑行业作奉献
    农田水利建设忙
    农田水利建设忙
    绞“蚕龙”赛技能
    绞“蚕龙”赛技能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