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目清秀,却很瘦弱,身上相当邋遢。听说他是大冬天赤膊在街上走,被救助站收容的。”护士施丽华至今还记得几年前那个被救助站送来的孩子。后来,护士们精心地照顾他,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康乐”,寓意他以后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008年的冬天,大约7岁的小康乐被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到了嘉兴市康慈医院。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智商相当于几个月大的婴儿。
“照顾他所花费的时间抵得上照顾几个其他精神病人的时间。”施丽华说,因为他的精神疾病,康乐对冷和热、饱和饿、大小便都不能正确的感知,而且他还不能跟人交流。因此,护士们常常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他的情况,定时给他喂饭、检查尿片,根据天气变化给他添加衣物,注意他病房的卫生状况。
喂饭的时候,康乐常常因为坐不住,吃了一口就不愿意吃第二口,护士们只好连哄带骗地让他吃下去。有时候,护士给他穿衣服,他很不配合,满房间跑,两个护士都捉不住他。有一次,两个护士给他洗澡,因为浴室地板很滑,他又很不配合,其中一个护士正在给他擦身,一不小心自己滑倒了。
“别看他智商不高,他却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他能用手把病床上所有的螺丝一个一个拧下来。那张床被他拆卸过好几次。不只是床,别的只要有螺丝的东西,他都能拧下来。他还能挨个把螺丝和小零件摆成一个个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施丽华回想那些片段,一边摇头一边微笑,像是母亲说起自己孩子的调皮事。
其实,拧螺丝的事情一度让护士们非常担心。“要是他把那些尖尖的小小的螺丝给吞进肚子里了该怎么办呀?”护士们说,为此,他们只好从别处搬来一张低矮的垫子床,让他睡在垫子上。
康乐在病房里住了一年,跟护士们相处得很好。这一年下来,他竟然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了。“阿姨,阿姨……”听到从孩子嘴里讲出这个亲切的称谓,护士们都开心地笑了。
病情稍有好转以后,康乐被送到了嘉兴市儿童福利院。临走时,护士们都有些不舍,像是要跟自己的孩子离别了。如今,每隔几个月,她们就会抽出时间去看看小康乐。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