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能够成为桐乡的一张名片。”昨天,桐乡市档案局副局长王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前,由桐乡市档案局编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又出新品。据了解,此前,已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总共发行了4万多本。
此次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一共五册,包括《走上岗位》、《人民是不朽的》、《文论》(上下)、《诗词 红学札记》,是桐乡市档案局继去年推出《子夜》、《书信》、《日记》之后,推出的又一重磅系列书籍。
手迹丛书问世 大师遗风长存
2007年3月,茅盾之子韦韬将身边所存的包括手稿、录音、照片、印章、印盒等在内的整整6大箱茅盾档案,全部无偿捐赠给家乡档案馆保存。此后,桐乡档案局一直将茅盾手迹的保护、汇编、整理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为了珍藏这批宝贵的文献,当年,桐乡市档案局还远赴福建偏远山区找寻大量陈年樟木,并聘请木匠专门打造存放茅盾手迹的抽屉。
茅盾先生出生在桐乡乌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顶尖人物,他是桐乡人的骄傲。桐乡市档案局原局长潘亚萍是当年迎回“茅盾手迹”的主要“功臣”,她说:“茅盾是中国的,也是桐乡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桐乡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培育了茅盾,而茅盾先生体现了桐乡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茅盾档案是桐乡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与其把它封存起来,不如把它公诸于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茅盾先生为中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潘亚萍说,于是一个将“茅盾手迹”汇编成书的念头油然而生。
2007年,在经得韦韬老人同意之后,市档案局就与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茅盾珍档手迹·游苏日记》;2010年,市档案局又再次推出《古诗文注释》;2011年,又出版了《子夜》、《书信》、《日记》(1961-1964)。去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还出版了《茅盾墨迹》。值得一提的是,茅盾先生的字体隽永俊秀,赏心悦目,完全可以当成书法作品来欣赏,老一辈文学家全面的文艺素养由此也可见一斑。
迄今为止,《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14本,这也让韦韬老先生特别欣慰,他也希望父亲的遗作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丛书广受追捧 桐乡文化远播
近5年来,《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的陆续出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去年7月份,北京名人故居暑期联展活动的开幕式设在了北京茅盾故居,桐乡市档案局携带近百本书籍参加了该开幕式,该套丛书受到了各界的追捧,很快发放一空。之后,桐乡市档案局又陆续接到北京多名知名教授的电话,询问在哪里能够购买《茅盾珍档手迹》丛书。
去年,一位老先生拿着一份《藏书报》来到了桐乡市档案局。原来这份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了《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文章作者是中国书画界的一位元老级人物。老人看过这篇文章后,又在网上购买了6本《茅盾珍档手迹》,他对这套丛书爱不释手。这让王佶特别自豪,如今,这份报纸的复印件还保存在王佶的办公室里。
“我们要将《茅盾珍档手迹》作为桐乡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产品。”潘亚萍说,因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样重要。
文化建设受重视 手迹出版路漫漫
王佶告诉记者,5年来,出版14本《茅盾珍档手迹》总共花费了150多万元,全部是由市政府专项拨款,也体现了市政府对桐乡文化建设的重视与决心。
在得知桐乡市档案局又出新书之后,韦韬老人特别高兴,他幽默地对王佶说:“希望你们每年都能捣鼓出些东西。”
韦韬老先生的话是希望也是鼓舞。王佶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出版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根据现在馆藏的茅盾档案,总共大约可以出版35本《茅盾珍档手迹》,现在才出版了不到一半。路漫漫其修远兮,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正努力在桐乡市档案馆树立一面茅盾研究的旗帜,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套丛书了解茅盾、了解桐乡。”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