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老板去湖南给老员工拜年 |
|
大年初一中午,桐乡洲泉镇义马村丝馨园丝绸家纺公司董事长朱伟海想起几位家在外地的老员工,临时决定去湖南拜年。
吃过晚饭,朱伟海跑到超市,买了一万多元的年货,一股脑儿塞到车子后备厢里,10岁的儿子也吵着要去。于是,初二一大早,朱伟海带着儿子、厂长和经理,还有上万元的年货、红包,踏上了来回2100公里的拜年路。
苦——
悬崖边行车心惊胆战
从桐乡到浏阳县,下了高速后,导航仪罢工了,油箱也空了。幸亏临出发就通知了个老员工在高速口等着。然而,要真正到达员工家里,还有一段20来公里的山路。“开了十几年车,这是最惊险的一次。”朱伟海说,海拔1800多米的盘山公路,坡度40度,宽度只有4米,都是碎石,路面都是雪,另一边就是悬崖,看看就让人害怕。
“滚下去就什么都没有了。”有点害怕的儿子嘀咕了一句。“瞎说!”朱伟海吼了一声,然后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方向盘,花了1个多小时,才走完了这段山路。
艰苦,是朱伟海刚到村里的第一感觉。“我都没见过这么差条件的人家。大部分人家就是三间破破烂烂的泥房子,屋子里面乱七八糟,椅子上有层什么东西,脏兮兮的”。而最让朱伟海受不了的是,这里的厕所就在猪圈旁边,挖个坑,搭两块木板。
甜——
盖房钱是在他企业挣的
感受到员工的艰苦之后,朱伟海开始深入员工家里,这又让他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满足感。
朱伟海拜访的第一位员工,是鲁东阳夫妻家。他家的房子非常好找,刚刚造好的两层小洋楼,在一片老房子中格外显眼。这套房子花了27万元,是村里最好的房子。更让朱伟海激动的是,这是鲁东阳两夫妻在朱伟海的厂里工作四年后,用挣回来的钱建起来的。
“看着鲁东阳一大家子在新房子里,我特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也觉得自己担子很重。”朱伟海表示。
“老板来给大家拜年,把我们当作他的亲人一样,到这样的企业打工,一辈子不后悔。”鲁东阳说。
20多名老员工分散在周边的几个山村,朱伟海每天差不多跑7家,跑了足足三天。每位员工都非常开心,纷纷将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招待贵客。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土特产,让朱伟海感到了满满的情谊。
酸——
员工赶到县里请吃饭
员工吕宗民两口子去年才刚到厂里工作,老家只有两间房子,在村里都算条件差的。看到他家的房子,朱伟海有点心酸。不过,吕宗民的一番话却让朱伟海感动,他们说,等干上两年,有信心也建起新房子。
而鲁东阳夫妇特地请朱伟海吃了顿饭。这顿饭,让朱伟海觉得更心酸。鲁东阳夫妇特意赶到县城,找了个饭店点了满满一桌子菜,花了700多元。
饭后,朱伟海抢着买单,但鲁东阳夫妇坚持一定要请老板吃一次饭。
朱伟海说,自己平时请人吃饭、被人请吃饭都很多,一顿饭随随便便就四位数,自己压根不在乎。但这700多元,对于鲁东阳夫妇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平时这两夫妻都非常节约,生活很简朴,攒下来的钱都带回老家的。这顿饭虽然气氛很好,但自己却吃得有点沉重。
辣——
儿子啃了5天方便面
“湖南人喜欢吃辣,我是入乡随俗。”朱伟海自己也喜欢吃辣椒,这几天扎扎实实地感受了一把。不过,他儿子因为怕辣,足足吃了5天方便面,嘴巴里还长了口疮。
来湖南前,朱伟海给每户员工家庭都准备了一份年货,包括一对酒、一箱牛奶、一大包年货,还有一个特别为小孩子准备的200元红包。本来想着可以空车回去,没想到,员工也塞了很多东西过来,包括粉条、辣椒油、干菜、腊肉、土制香肠。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也不值钱的土特产,把朱伟海的后备厢塞了个满。“本来大家还要塞的,我都退回去了,情意我心领了。”朱伟海说。
现在,回到桐乡已经几天了,对于这次拜年,朱伟海觉得很值,因为员工和他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镇里的一个老板给我打电话诉苦,说今年工人都没回来,我公司110多名员工不仅一个不落回来,还带来不少老乡到公司上班……”朱伟海说,明年春节,直接跟着员工们的包车一起去湖南过年。
所属专题:
|
|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李茸 通讯员 朱君 吕旭明
编辑:
朱勋一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