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0/13/20/72/13207232_046236.jpg)
照片由桐乡市博物馆提供
今天,在桐乡市石门镇董家桥遗址,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四名考古队员背起行囊,准备离开这个他们奋战了近2个月的地方,至此,从11月16日开始的董家桥遗址抢救性挖掘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遗址规模大、
保存好
据了解,这次抢救性挖掘是因为桐乡市供电局正在进行的工程施工项目恰好经过董家桥遗址,为了不破坏遗址的完整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桐乡市博物馆派出考古队,对涉及领域进行挖掘。
董家桥遗址位于桐乡石门镇墅丰村董家桥和坟头村一带的高地上,面积有5万多平方米。2003年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桐乡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它是一处面积较大、堆积层厚3至4米的古代村落遗址。
当时通过发掘,董家桥遗址共出土完整或可复原文物300余件,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出土了少量浙江境内少见的绳纹陶鬲,轰动一时,该处也堪称迄今为止浙江省内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个遗址。
完整的青铜刀
很罕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董家桥遗址考古队负责人游晓蕾向记者介绍,此次涉及的挖掘面积为800平方米,共出土13件石器、1件青铜刀以及大量丰富的陶片,还修复了28件陶器。
游晓蕾带记者参观了存放出土文物的房间,只见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各类陶器,有陶釜、原始瓷碗、陶罐、硬陶杯等,有些破碎的只剩下简单的一个底,上面都是用石膏修复成型的;有些却很完整,几乎不用修复。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居民打水用的硬陶罐。”“这是史前的陶钵。”游晓蕾随手拿起两个陶器给记者看,她说区分陶器年代其实很简单,只要认清三点:器型、陶质、纹式。比如硬陶罐上的纹式是麻布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才有的工艺,而陶钵几乎是素面。
与此同时,一把完整的青铜刀也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把刀宽约2.5厘米,长约25厘米,虽然锈迹斑班,但是保存得相当完整。“这把刀属于战国时期,当时应该是随葬品或者是祭祀用品。”桐乡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完整的青铜刀在桐乡考古史上也是罕见的。
期待挖掘出房屋
此次抢救性挖掘所出土的文物,基本上都是炊器、储藏器皿、生活用具等,同时,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灰坑、水井等遗迹。“从这些情况来看,这应该是一个生活遗址。”游晓蕾说。
但是对于一个传统的生活遗址而言,又缺少了最具代表性的房屋,对于这个问题,桐乡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虽说是生活遗址,但是两次挖掘均没有发现相关的房屋及墓穴,不过这也让我们对下次挖掘充满了期待。”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