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9日,广大市民、网友围绕民生发展、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话题,通过各种途径向本报表达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关注和期盼。
洲泉镇义马村村民张建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次党代会已提出改变目前单一饮用水源的问题,这涉及到桐乡100多万人的民生问题,我们感到很振奋。
桐乡市石门路学校教师许泱泱: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新建成的新居民子女学校,今年刚投入使用,各种基础设施仍在逐步完善,但目前已经吸收了2000多名新居民的子女入学,教师队伍也从原来的10名扩大到了现在的100多名。可以看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下,学校成了新居民子女的另一个“家”。
网友“yoka”:现在车子越来越多,出去买东西、逛街都没地方停。幸好市区附近建了个社会停车场,停车费还不贵。希望能建更多这样的停车场,方便我们老百姓出行。
外来务工人员李顺全:希望政府能更加长效落实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外地人也能申请廉租房,更好地方便他们在这里就业发展。
梧桐街道复兴社区章婷:这几年桐乡公交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公交线路也改进了,去哪都很方便。我还办了公交卡,每天公交车上下班环保又经济。
洲泉镇清河村村民沈建学:原本我们村里的道路都黑漆漆的,没有路灯,走路、开车都很不方便。今年村里在道路两旁加装了路灯,夜里出行更加安全的同时,也方便了上下夜班的村民们。
乌镇镇白马墩村村民史建平:乌镇的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联动发展,解决了不少剩余的劳动力,原先没有工作的村民,在旅游热潮的响应下,有的开始尝试做小生意,有的则在景区外的店铺内帮人打工,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陌上行”:作为来桐乡打工多年的新居民,亲身感受了桐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住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好,车子越来越多,吃穿越来越好……虽然仍未能尽善尽美,但不管是桐乡本地的老百姓,还是外来的新居民,无疑都享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此祝愿桐乡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
河山镇八泉村村民董建学:“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活动很有意义,既可以让机关干部体验一下基层工作的不易,又可以帮村民解决不少难题,可谓“两全其美”。
外来务工人员吴金山:我大学毕业就来了桐乡,感觉这里城市规模不大,但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如今我在东兴小百货租了一个店面,开始我的创业之路,虽然开头比较难,但我坚信我能做好。目前桐乡有很多像我一样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希望党和政府多出台一些措施来关心扶持大学生创业。
濮院镇永梅社区医生吴继宗:实行药品“零差价”之后,很多病人负担一下减轻了许多,这种惠及于民的政策应该多一些。
外来务工人员蔡小英:我和我老公来桐乡很多年了,一直为别人加工羊毛衫,虽然这份工作比较辛苦,但收入还可以。现在来桐乡打工的外来人员不少,希望政府能更多关注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桐乡六中学生沈宇迪:我们的校园是新建的,在这里学习感觉环境很好,和老师、同学相处也很融洽。初中的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希望我们的课外活动能多一些。
崇福镇中夫村村民杨志燕:崇福镇皮毛加工产业相当出名,它给广大加工户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加工户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希望党和政府能多加以引导,让加工户们得到更大的实惠。
网友“摩尔定律”:这几年,桐乡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路上也越来越“繁荣”。每次下班都要绕个大圈,避开车流繁忙路段,或是避开下班高峰期,才能顺利到家。希望桐乡的道路交通变得更加顺畅。
崇福二中学生金玲潇:现在快期末考试了,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对于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希望有关部门和学校能多加照顾,让远离家乡的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桐乡市嘉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诸学强:这些年办厂不容易,像我做塑料制品的还好一些。在这里,我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网友“千言万语”:希望党和政府进一步关心和重视农村教育,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为农村教育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继续做大做强农村教育事业。
龙翔街道金牛村村民徐建忠:希望市党代会再继续关注新农村发展这一问题,更多地关注如何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以便更好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