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为老服务超市面临考验 |
|
在桐乡市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有一家门类齐全的“服务超市”——“傅阿姨为老服务站”。只需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迅速上门,提供一对一的生活服务。
从今年4月成立以来,服务站33名“员工”为社区老人提供不少日常居家养老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可时至今日,一手策划筹建服务站运行的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建奎,却依然心事重重。这是为什么呢?
3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家门社区“傅阿姨为老服务站”时,专业为老服务员周燕刚刚探望困难独居老人林仰之回来,正在记录当天的服务内容。
记者在为老服务记录本上看到,仅10月份,周燕就上门为老林服务了10多次。“大多是聊天、配药、陪同体检、帮忙做家务等。”周燕告诉记者,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对林老伯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因为老伴已过世,女儿长期不在身边,自己腿脚不好不便外出,老林有很多生活上的琐事无法单独处理,内心分外孤独。周燕的上门服务,不仅帮他解决了不少难事,也让他真切感受到被人关心的温暖。
“小周来一天,我能高兴3天啊。”林老伯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我身体、心情都还好,真是感谢她。”
像林老伯这样的困难独居老人,在杨家门社区共有6名。目前,政府每月为每位老人支付150元服务费,来自“傅阿姨为老服务站”的专业人员,每月上门服务不少于15小时,让他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养老服务。
然而,运行了半年多,服务站的发展情况并没有让曹建奎满意。
“原本我们希望,在社区成立一个独立的为老服务机构,除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服务困难独居老人以外,还能让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更多普通老人,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统一。”
曹建奎告诉记者,“傅阿姨为老服务站”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其中一人为助理社工师;业务指导两人,均为社会工作师;还有加盟义工26人、加盟企业7家,为老人提供心理慰藉、健康讲座、文娱联欢、助餐日托、家政服务等7大类社区综合为老服务。
“社区的每位老人都会收到服务站发放的预约服务卡,老人如需服务可以直接打电话,由服务站联系员工上门服务。”服务站负责人于爱明告诉记者。但是,这个设想却无法真正实现。“现在每个月只能做10单左右的有偿服务,其中服务对象是老人的很少。”服务员朱翠娥告诉记者,她最近的一次有偿为老服务要追溯到一个星期以前,而内容多数是打扫卫生。
像杨家门社区一样,在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过程中,遭遇困难的社区不在少数。
“现在的情况是,由政府买单不愁,但想真正实现有偿服务,有点难。”曹建奎分析,原因之一是服务站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周边社区的居民,甚至本社区的居民对服务站工作不甚了解。同时,服务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不高,也影响了服务站开展更多服务项目,吸引更多老人前来消费。
如果想要招聘更多专业人员,资金又会成为一大难题。
那么,现阶段,有偿为老服务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呢?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让我们做出品牌,然后吸引更多人来消费,依靠规模效应带来经济效益。”曹建奎觉得,在居家养老市场化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多关心那些愿意参与或者已参与的社会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拉他们一把。
浙江社科院社会学教授杨建华认为,在政府大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像“傅阿姨为老服务站”这样的民办非企单位想要实现盈利,应该在本社区多做市场调查,找到一些政府、社区无法满足、而居民愿意支付费用的服务项目,才能在市场化运作中走得更远。
所属专题:
|
|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倪晓伟 朱君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