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张利昌
在桐乡市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有一个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傅阿姨为老服务站”。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老人们可以在家里享受到一对一的生活照料,感受“虚拟敬老院”带来的方便。从今年4月服务站成立以来,26名员工为社区6名孤寡老人和42名独居老人提供了不少日常居家养老服务。
90岁老太行动不便
七旬老党员主动照顾
在杨家门社区,77岁的傅松秀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行动不便的90岁老太顾惠芳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做饭,陪她聊天解闷……这是傅松秀4年来每天的“功课”。
4年前,顾惠芳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变故。那年冬天,她50多岁的儿子患上急性胰腺炎。由于没有参加医保,顾惠芳卖掉了仅有的一套住房筹钱救儿子,不料房子卖掉才3天,儿子就不治身亡。不久,儿媳妇也悄悄回了娘家。孤身一人的顾惠芳悲痛欲绝。没过几天,傅松秀就拎着水果来看望顾惠芳,还动情地说:“生活总要过下去,今后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
在傅松秀行动的感召下,2010年6月,杨家门社区成立了“傅阿姨爱心室”,有16名党员先后加入到照顾社区孤寡老人的队伍中来,社区内的6名孤寡老人也因此享受到了长期的居家服务。
“傅阿姨爱心室”是杨家门社区“傅阿姨为老服务站”的前身,堪称“虚拟敬老院”的起点。
老有所安
为老服务更贴心
在“傅阿姨爱心室”的基础上,杨家门社区于今年4月27日成立了“傅阿姨为老服务站”,以一种新的方式照顾老人,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得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据杨家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建奎介绍,“傅阿姨为老服务站”是社区居家养老转型升级的产物,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承担“情满夕阳”为老服务项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把心理慰藉、健康讲座、文娱联欢、助餐日托、家政服务等7大类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整合在一起,面向老年居民开展无偿及低偿服务,全力打造新型的“虚拟敬老院”。
昨天(10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家门社区“傅阿姨为老服务站”,面积不大的活动室里人声鼎沸。中午12点过后,老人们就相约来到服务站聊聊天、搓搓麻将,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不时传出。“以前吃过饭,做好家务,除了在家看看电视消磨时间,也没别的去处;现在这里很热闹,就不怕寂寞了。”陈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服务站每天上午都会为老人们提供健康义诊或歌舞培训,下午老人们可以来搓麻将等,平均每天有30多位老人来参加活动。”为老服务站负责人于爱明告诉记者,“服务站会向老人发放预约服务卡,老人如需服务可以直接致电服务站,由服务站帮忙联系员工上门服务,这样老人就不用出门了,真正实现居家养老。”
年轻党员杨艳燕自己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作为“傅阿姨为老服务站”的一名义工,她平时一有空就会陪社区孤寡老人聊天。而像杨艳燕这样的社区义工还有16名,他们都默默奉献着。
居安思危
新模式应对“老龄化”
记者从桐乡市老龄办了解到,截至2010年年底,桐乡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2.9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20%,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76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6%,占老年人的13.6%。全市老年人口总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嘉兴县(市)区中均位居前列。
“‘傅阿姨为老服务站’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社工机构。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更好地促进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有效尝试。虽然为老服务站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从运行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并逐步在全市推广。”桐乡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要进一步发挥社区志愿机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推进“社工+义工”联动发展,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形式,使志愿者活动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