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来,龙翔街道董家村的茭农可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和自豪,因为自他们的董家茭白搭上了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后,每天的销量增加了3500公斤以上,茭农是笑得合不拢嘴。预计今年平均每户茭农纯收入将达到3.5万元。
董家茭白走到今天,已有了23年历史,其间的坎坷不言而喻,但始终伴它、助它成长的是龙翔信用社。该信用社在推动茭白产业发展中,弹奏着金融惠农的三部曲,使董家茭白茁壮成长。
第一部曲——个人独唱
1987年3月,董家村立旗桥组村民张永根从杭州崇贤引进了0.4亩茭白,当年经济收入达到1300多元,比常规农产品高出3倍多。此后,他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到2004年,他与别人合伙承包了金牛村、龙泾村的300亩水田,打算规模种植茭白。信心是有了,但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正当张永根一筹莫展的时候,当时的信用社主任计炳坤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与信贷员一起为他安排了5万元的农业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董家村朱家浜组的施永康家有4口人,夫妻两人身体比较弱,两个小孩当时年纪尚小,家庭收入低,看到村里其他人种植茭白经济效益好,自己想种又苦于没有本钱。就找到信用社申请贷了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种植了5亩茭白。没想到当年就还清了贷款,还有了1万多元的结余。几年种植后走上了富裕之路,去年还盖上了一栋漂亮的小洋楼。正是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董家茭白种植面积似星火燎原,以每年1500亩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了1.3万亩,龙翔信用社共向茭农个人发放贷款525万元。
第二部曲——集体大合唱
随着茭白规模种植经济效益的显现,茭农的扩张意识日趋渐浓,如何来引导农户理性发展,保护好全体茭农的利益?2003年6月,在政府的极力推动下,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这个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出发点的合作社,为茭农提供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龙翔信用社已累计向合作社发放贷款283万元,主要用于旺季时节的茭白收购。如今,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的年营销茭白在5万吨以上,销售额达2700万元,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董家茭白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部曲——组合唱
任何农副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市期较为集中。董家村的茭农记忆犹新,2006年春季茭白上市高峰期,由于出茭集中,市场趋于饱和,茭农辛辛苦苦采摘的茭白从起初的每公斤2.6元跌到了0.8元,甚至更低,有的茭农干脆把它烂在了田间地头。“只有发展大棚茭白种植和兴建茭白保鲜冷库,才能有效保护茭农的利益。”大家一致认为。但搭建大棚和兴建保鲜冷库,对茭农或者合作社来说,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难题。龙翔信用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全力支持,实施了两大战略,一是大力发展茭白大棚种植,拉开茭白上市周期,二是兴建茭白保鲜冷库,在上市高峰期予以保鲜储存,缓解市场压力。截至目前,龙翔信用社累计发放茭农建大棚贷款73万元,兴建保鲜冷库贷款285万元,支持建立大棚茭白栽培基地6个,兴建保鲜冷库32座,总容量达到了7000吨。
弹好三部曲,助推产业发展,龙翔信用社充分发挥了农村合作社“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回报,取得了两大效益双丰收。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