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螺旋形的贝壳,扭动着白皙如玉的身子,物如其名的白玉蜗牛慵懒地躺在新装修的全不锈钢房子里,伸着触角,好像在向人们炫耀小蜗牛的大本事。昨天,记者在南湖区福华蜗牛养殖基地见到了这批“爬”进世博的小家伙。“白玉蜗牛进世博是南湖与世博亲密接触的一个重要成果。”南湖区农经局工作人员表示。
嘉兴元素:
南湖烙印现世博
昨天,记者在潜福公司了解到,作为南湖区最大的蜗牛养殖加工企业,近2万箱白玉蜗牛将通过供应上海的必胜客餐厅、巴贝拉意式餐厅和铜川路水产市场,“爬”上世博餐桌。“届时,中华白玉蜗牛还会在巴基斯坦馆现场展出,来自各地的朋友可以现场品尝蜗牛的美味。”潜福公司总经理沈福良欣喜地说,白玉蜗牛“爬”进外国展馆,这是世界对白玉蜗牛的肯定。
另外,作为世博生猪的重要供应基地,世博会期间,“中法”肉联厂的生猪肉将经由上海四大批发市场,配送到上海各个菜市场,预计每天供应量将达到2500至3500头。
“中法”肉联厂早在两年前就被上海商务委选中,在“中法”建立“生猪屠宰及肉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试点。这里每一头生猪从来源到屠宰都被贴上电子标签,全程跟踪生猪的养殖过程,肉品的来源和去向及检疫有关台账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供应到世博的猪肉品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品质管理部署。”中法集团董事长赵其法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内部对于生猪肉每天的抽检比例已提高到12%,药检人员由原先的10人增加到现在的16人,肉检人员也由原先的8人增加到16人;另外,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原先用于生猪尿样检测的“试纸条”已被电子化的“酶标仪”取代。
令人欣喜的是,在南湖区,除了诸多农产品供沪以外,世博“友谊日”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中,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与上海世博局信息化部合作共建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无线传感网应用联合实验室”,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服务于世博,南湖烙印已在世博显现。
世博回望:
借智囊发力
抢占对接世博高地
不论是无公害的蜗牛,还是背着“肉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标签的生猪,都只是南湖区接轨世博这盘大棋中的小小一步。回首过去,在接轨世博的过程中,南湖区积极抢占上海产业转移的承载地和对接世博的高地,在工业、服务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产业链上都结出了硕果。
仅在去年举办的“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中,就有29个来自长三角的合作项目落户南湖,总投资达40多亿元,注册资金约8亿元。在18个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沪上合作项目9个,总投资2亿多元。签约项目涵盖了现代农业、建筑房产、环保节能、高新技术、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尤其在与上海高端产业的对接上,南湖区经过多方努力,与上海聚科生物园区成为合作搭档。
与世博实现无缝对接,得益于南湖区接轨世博的创新思路。南湖区充分挖掘资源,发挥顾问团和联谊会的智囊作用,先后组建成立杭州联谊会,组织了杭州、上海、北京顾问团和联谊会年会活动。与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协会)联合会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让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擦出思想的火花;借顾问智慧,积极对接上海行业协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极大提高了两地的信息资源交流。在今年的“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上,来自上海、杭州的顾问团成员还将为南湖纳才,引荐合作方。如今,随着沪杭高铁开通在即,作为沪杭高铁第一站的南湖,又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世博心语:
“创新+人才”,为融入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加码
——专访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办副主任、(上海)顾问团秘书长金佳明
世博会是全球经济、文化、科技的盛宴,有着巨大的“溢出效应”,将辐射和拉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嘉兴距离上海、杭州仅几十分钟车程,尤其是高铁时代的来临,“沪杭同城”将成为现实,嘉兴要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主动对接世博,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主动对接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抓住世博契机、推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主动对接世博合作交流办,及时获取各种信息,邀请企业到南湖参观考察等不仅可以宣传南湖,还可以招商引资,谋取商机。嘉兴的经济与上海呈现阶梯状的特征,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比方说许多高科技电子产业的销售中心在上海,而研发中心坐落在嘉兴,这种“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就是嘉兴发展的契机。
在对接的过程中,创新的对接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南湖通过顾问团的方式对接世博,是一种创新,当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如何根据各个顾问团的组织架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建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智囊咨询作用的长效机制还要进一步探讨。此外,世博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并且在整个进程中培养精英,当这场人才盛宴散场以后,大量人才有可能向周边地区发散,那么,嘉兴如何通过各种渠道,与世博人才部门及时沟通,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为后世博时期嘉兴的长远发展“存储能量”,甚为关键。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