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崇福镇一家中型皮草企业的朱老板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已经安然地度过了2008的“经济冬天”,不仅全年产值稳中有升,连2009年整个上半年的订单都已经基本确定。他的秘诀就是“三转”:出口转内销,产品转大众,高耗转低耗。据了解,在全市皮草企业中,朱老板的突围并不是个例。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市皮草行业规上企业已实现产值11.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进入12月份,全市千余家皮草企业开始陆续迈入2008年的收尾期。由于仍心悸于金融危机造成的消费低迷,很多原本季节性休整的企业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备战2009年。
12月15日上午,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里不见一丝年底前的清闲。除了继续赶单子,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公司的打样间,数百款新款裘皮服装正在加紧打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中低档的服装多了。“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该走平民路线就走平民路线。”总经理平建国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将裘皮服装定位为普通消费品,有利于培养稳定的消费市场。目前,这一举动已得到很多海外客户的支持。与中辉皮草公司一样,受累海外订单减小的桐乡市雄鹰皮草有限公司也没有落下这一课。除了增加普通中低档皮草服装外,一种只卖30美元左右的“尼克服”今年也列入公司的销售单。
针对东西方消费市场的变化,内、外销并举成为我市皮草行业的另一个“过冬绝招”。以桐乡市鑫诺皮草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内销份额已从去年的不到10%增加到了今年的60%多。目前,该公司已通过门市部、商场摊位等各种形式在全国各地铺开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今年,不少皮草企业还大搞“节能减排”项目,有的甚至通过减少污水排放节约了上百万元的处理费用。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我市皮草行业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大冲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该行业的材料价格没有像石油、钢材那样大起大落。在崇福皮毛市场,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原皮价格虽然略有降低,但波动不大,各方需求旺盛。截至11月底,该市场今年的交易量达到560多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26.26%,交易额也随之增长。今年,市场内提倡的现金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内的资金良性循环。由于这些原皮大多为本地企业消化,稳定的货源同样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的坚强后盾。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