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可以拿到“文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评定职称,而洲泉镇坝桥村养了十几年肉鸭的老黄拿到了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证书”。今年全市有1209名农民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成为掌握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技傍身的“新型农民”越来越为整个社会所需。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转移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真正务农的农民不断减少。如何将这一部分农民集约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农业技能?为此,今年我市加大了农民技术资格培训力度,开设了农业、畜牧兽医、水产等9大门类专业技术课程,农民根据所需“点单”培训。
“农民已有了对新技术培训的渴望,过去是‘给钱才来’,现在是‘不请自来’,体现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市农经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在培训方式上,也是顺势而变。以前农民培训存在“撒胡椒粉”问题,内容大杂烩,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明显。今年的培训更加侧重专业性规划化。在农闲时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集中办班,农忙时以入户指导为主,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对当地主导和优势产业,开展“一村一品”的培训。
龙翔街道今年第一次开办董家茭白新品种、新技术“绿色证书”培训班,当地茭农争相报名参加。“农技专家带着我们到茭白田里,教我们如何施肥、控制株距等栽种技术。”董家村茭农吴小忠高兴地说,这样学技术,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种“田间大讲堂”因形式生动活泼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而洲泉镇坝桥村养殖培训班则请来了浙大的教授,就种鸭疾病控制方面作了详细讲解,使学了知识的鸭农在饲养种鸭过程中,种鸭患病率明显下降。
今年农民在培训学习后还得过专家“一关”,才能顺利拿到“绿色证书”。“这也是为了防止走过场,确保农民真正掌握技能。”工作人员说。 同时做到“开一个培训班,建一份档案”,有证可查。据了解,全年我市共培训4000多人次,14个培训班经过专家审核。
有了“绿色证书”可干啥?凤鸣街道姑娘林凤英告诉记者,做“嫁妆”。 “以前男女青年认识,就是‘看新房、查大件、亮存款’。如今啊,先问你有没有‘绿色证书’。”林凤英说,一证在身为她挣回不少面子。
同时,“绿色证书”成为农村就业的“上岗证”,受到用工单位的青睐。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蔬菜基地对持有专业种植技能证书的农民比普通农民更吃香,获得的薪酬也更高。而一些园林老板,在招工时也倾向于拥有园艺绿化方面资格证书的农民:“如果工程队伍中有技术资格的农民没有达到一定比例,我们就没资格竞标。”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