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花木富民强县正当时 |
|
从许昌市区驱车向东,穿过30多公里花木葱茏的“绿色长廊”,就到了素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的鄢陵县。
11月11日,县委书记张海涛向我们介绍,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有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30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3%。
“花木产业对于鄢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本身产生的经济价值,更在于由其带来的生态改善,引发了全县旅游、地产、招商引资各项事业的全面提速。”张海涛说,“花木产业已成为鄢陵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支柱产业。”
(一)
鄢陵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区,阳光充足、泉甘土肥,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鄢陵人栽培花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有13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鄢陵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的市场机遇,果断地确立了“依花富县、以花名县”的战略,充分发挥鄢陵在花木种植地理上和传统、技术上的优势,把花木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发展,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使花木生产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发展,使传统的花木种植业变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进入新世纪,鄢陵花木产业的发展迈入快车道,迅速由1998年的1万多亩增加到了2007年的近50万亩。全县建立了389个花木交易场所,8000多名花木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每年数亿株绿化苗木从鄢陵发往全国各地,18万多人从事花木生产,数万户农民通过花木产销走上了致富路。
据鄢陵县统计部门的统计,由于花木产业强大的富民效应,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花木生产核心区更是达7000多元。
(二)
花木产业在引领鄢陵农民快速致富的同时,还大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工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平原森林生态景观,出人意料地成了城里人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地。
据专业机构检测,鄢陵的森林覆盖率超过5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6000个,达到国家优质空气质量标准。利用这一生态优势,鄢陵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业,建设各类景区景点20多个,开通了花都风情游、樱桃观光采摘游、农家乐休闲游、踏青赏花游等一系列旅游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近3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与此同时,优良的生态环境还使鄢陵成为环保型、高技术、新材料和房地产投资的热土,全国各地的投资商纷至沓来。仅该县承办的8届花博会就引来项目300多个,签约资金140多亿元。
(三)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花木生态效应的不断扩大,“生态鄢陵”的名头不胫而走,绿色经济如火如荼。但鄢陵县的决策者们却在热闹背后警觉地看到了危机。
“伴随着花木生产规模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而来的,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标准不统一、外部资本难以进入等瓶颈制约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了眼前。”张海涛说,“鄢陵花木产业向何处去?成为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
2007年8月,县委发出了实施花木产业“二次创业”的号召,规划了涉及两个乡镇34个行政村57平方公里土地的名优花木科技示范园区,决定把花木产业、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
他们制定优惠政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办法,“一手拉着群众,一手挽着企业”,全力以赴推进名优花木园区建设,引进了64家国内大型园林苗木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达3亿多元。这些公司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立体化种养模式,在百里花乡形成了“林下种牧草—牧草养畜禽—畜禽粪便做苗木肥料”的良性生态循环产业链特殊景观,掀起了新一轮花木发展的热潮。
站在秀姿初现的名优花木园区门口,张海涛充满信心地说,“紧紧抓住花木生产不放松,始终把握花木市场话语权,真正做到花木产销质与量的中国第一,以生态发展为特色的‘鄢陵模式’一定会续写更大的辉煌!”
所属专题:
|
|
来源:
河南日报
作者:
记者 张华君 通讯员 姚红伟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
|
|
|